艾滋病的易感人群主要有性工作者、男男性行为者、静脉注射吸毒者、多性伴或无保护性行为者、母婴传播风险人群等。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及母婴途径传播。
性工作者因职业特性可能发生无保护性行为,且性伴侣数量较多,导致HIV暴露风险显著增加。黏膜破损或性病感染会进一步放大病毒侵入概率。建议定期进行HIV检测,使用安全套等防护措施,并接种乙肝疫苗等预防合并感染。
男男性行为者因直肠黏膜脆弱易破损,肛交行为中HIV传播效率是阴道性交的10-20倍。隐匿性传播链和检测率不足导致该群体感染率持续偏高。建议每3-6个月进行HIV核酸检测,暴露后72小时内可使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片等阻断药物。
共用注射器导致血液直接交换,使静脉吸毒者感染风险提高50倍以上。海洛因等毒品还会抑制免疫功能加速病程。美沙酮维持治疗和清洁针具计划可降低风险,合并丙肝感染者需优先进行抗病毒治疗。
性伴侣数量与HIV感染风险呈正相关,每年新增3个以上性伴侣者感染概率增加3-5倍。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低于30%会显著提升传播风险。建议固定性伴侣并定期检测,暴露前可使用恩曲他滨替诺福韦片进行预防。
HIV阳性孕妇未经干预时母婴传播率达15-45%,病毒载量超过1000拷贝/ml风险剧增。规范使用齐多夫定糖浆等抗病毒治疗可将传播率降至1%以下,避免母乳喂养和选择剖宫产也能有效阻断。
所有易感人群应每年至少进行1-2次HIV抗体检测,发生高危行为后需及时就医评估阻断治疗。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共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保持单一性伴侣并全程使用安全套。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消毒规范,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并服用拉米夫定多替拉韦片等阻断方案。艾滋病防治需要社会多层面协同干预,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使感染者寿命接近常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