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皮肤性病科
儿童韦格纳肉芽肿病(现称肉芽肿性多血管炎)需通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及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检测综合诊断。
血常规可见贫血、白细胞升高,尿常规可能提示血尿...
假性湿疣可通过局部清洁护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假性湿疣通常由局部刺激、激素变化、慢性炎症、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保持会阴部干燥清洁,避免使用...
肺部炎性肉芽肿可能由感染、异物刺激、自身免疫反应、肿瘤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手术切除、免疫调节等方式干预。
结核分枝杆菌或真菌感染可能导致肉芽肿形成,表现为低...
儿童头皮癣可通过抗真菌药物、局部护理、环境清洁、饮食调整等方式治疗。头皮癣通常由真菌感染、免疫力低下、卫生习惯不良、接触传染源等原因引起。
家长需遵医嘱使用酮康唑洗...
宫颈尖锐湿疣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免疫调节等方式治疗。宫颈尖锐湿疣通常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性接触传播、皮肤黏膜破损等原因引起。
宫颈尖锐湿...
红眼病后眼睛持续存在红血丝可通过冷敷缓解、人工泪液滋润、避免用眼疲劳、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红眼病后红血丝通常由炎症未完全消退、干眼症、结膜充血、角膜损伤等原因引起。
...
宫颈尖锐湿疣多数情况下可以治愈,治疗难度与疣体大小、数量及患者免疫力密切相关,主要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免疫治疗和手术治疗。
适用于早期或小型疣体,常用药物...
艾滋病早期可能出现持续发热、反复腹泻、体重骤降、夜间盗汗、全身淋巴结肿大、反复口腔溃疡、皮肤疱疹、持续疲劳、反复呼吸道感染、神经系统症状等10个征兆。
不明原因低热超...
尖锐湿疣可通过避免高危性行为、接种HPV疫苗、增强免疫力、规范治疗等方式预防和治疗。尖锐湿疣通常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皮肤黏膜破损、免疫力低下、间接接触传播等原因引起。
宝宝湿疹可通过保湿护理、避免刺激、调整喂养、药物干预等方式缓解。湿疹通常由皮肤屏障受损、过敏原接触、环境干燥、免疫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
每日多次涂抹无香精婴儿润肤霜...
12345 ... 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12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肝病是否会传染需根据具体类型判断,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而其他类型肝病通常不传染。
甲肝、戊肝通过消化道传播;乙肝、丙肝、丁肝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传染性强需重点防护。
脂肪肝、酒精肝、药物性肝损伤等代谢性肝病,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病均不会发生人际传播。
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避免共用针具、不规范医疗操作和不安全性行为可阻断传播途径。
与病毒性肝炎患者密切接触时,应注意个人卫生,伤口避免接触患者血液体液。
建议高危人群定期筛查肝功能,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不同类型肝病防治策略差异显著。
免疫性肝炎可能引起腹水,通常发生在疾病进展至肝硬化阶段,主要与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淋巴回流障碍、腹腔感染等因素有关。
免疫性肝炎进展为肝硬化时,肝内血管阻力增加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液体渗入腹腔形成腹水。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可使用泼尼松、硫唑嘌呤、布地奈德等免疫抑制剂。
肝功能受损导致白蛋白合成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引发腹水。需补充人血白蛋白,配合利尿剂如呋塞米、螺内酯、托拉塞米缓解症状。
肝硬化时肝淋巴液生成增多超过回流能力,淋巴液漏入腹腔。可通过限盐饮食、腹腔穿刺引流及使用特利加压素改善。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常见并发症,表现为腹水快速增加伴发热。需及时进行腹水培养并应用头孢曲松、莫西沙星、美罗培南等抗生素。
免疫性肝炎患者出现腹水需立即就医,日常应限制钠盐摄入,监测体重变化,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一定是乙肝病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与乙肝病的主要区别在于肝脏损伤程度和症状表现,携带者通常无明显症状且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患者则存在肝脏炎症或纤维化。
乙肝病毒携带者指血液中存在乙肝病毒但无肝脏炎症或纤维化证据,乙肝病则表现为病毒活跃复制伴随肝功能异常或肝组织损伤。
携带者多数无乏力、黄疸等表现,乙肝病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会进展为肝硬化。
携带者肝功能ALT/AST持续正常,乙肝病患者可见转氨酶升高,超声或肝穿可能显示肝组织炎症分级或纤维化分期。
携带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与病毒载量,乙肝病患者需根据指南评估抗病毒治疗指征,部分需长期服用恩替卡韦等药物。
建议乙肝病毒携带者每6-12个月复查肝功能、HBV-DNA及肝脏弹性检测,避免饮酒和滥用药物,保持规律作息。
肝炎患者应避免饮用甜酒。甜酒含有酒精,可能加重肝脏负担,影响肝功能恢复,主要与酒精代谢、肝细胞损伤、病情恶化、营养失衡等因素有关。
酒精需经肝脏代谢,肝炎患者肝功能受损,代谢能力下降,可能导致酒精蓄积,加重肝损伤。建议戒酒,以减轻肝脏负担。
酒精可直接损伤肝细胞,肝炎患者肝细胞已存在炎症,饮酒可能加剧细胞坏死或纤维化。需严格避免酒精摄入。
饮酒可能诱发肝炎急性发作或加速慢性肝炎进展为肝硬化。临床表现为黄疸加重、腹水等。应遵医嘱使用护肝药物如甘草酸二铵、水飞蓟素、双环醇。
甜酒高糖分可能干扰肝炎患者的饮食控制,影响蛋白质与维生素吸收。建议选择低糖高蛋白饮食,必要时补充复合维生素。
肝炎患者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适量补充优质蛋白与维生素,避免高脂高糖及刺激性食物,定期监测肝功能。
乙肝可以通过母婴阻断、疫苗接种、暴露后预防、抗病毒治疗等方式进行有效防控。乙肝阻断措施主要有母婴传播阻断、疫苗接种、暴露后处置、长期抗病毒管理。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需在孕期监测病毒载量,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联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可有效阻断母婴传播概率超过90%。
接种三针次乙肝疫苗是预防感染的核心措施,全程接种后抗体阳转率可达95%以上。高危人群需定期检测抗体水平,必要时补种加强针。
发生乙肝病毒暴露后7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完成疫苗全程接种,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暴露途径包括针刺伤、黏膜接触等。
慢性乙肝患者需长期规范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降低肝硬化和肝癌发生风险。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与病毒学指标。
日常应避免共用剃须刀等个人物品,发生高危行为后及时就医评估,慢性感染者每3-6个月复查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