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咳嗽出现呼吸困难、持续高热、嘴唇发紫、精神萎靡或咳血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咳嗽可能由感冒、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或异物吸入等原因引起,家长需密切观察症状变化。
孩子咳嗽伴随呼吸急促、鼻翼扇动或胸骨凹陷时,提示可能存在下呼吸道梗阻或肺部感染。急性喉炎可能引起喉头水肿导致吸气性喘鸣,支气管哮喘发作时会出现呼气延长伴哮鸣音。家长需立即带孩子到急诊科就诊,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咳嗽合并体温超过39℃且持续3天以上,可能提示细菌性肺炎或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链球菌感染可能引起铁锈色痰,流感病毒可导致肌肉酸痛和乏力。家长应每4小时监测体温,若服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后仍无改善需就医。
口周青紫提示血氧饱和度下降,常见于重症肺炎、先天性心脏病或气道异物。这种情况表明机体已出现严重缺氧,家长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护车时可让孩子保持半坐位,松开领口保持气道通畅。
咳嗽患儿出现嗜睡、拒食或反应迟钝时,可能并发脑膜炎、脓毒血症等严重感染。轮状病毒肠炎可能导致脱水性精神差,川崎病会引起持续烦躁与眼结膜充血。家长发现孩子活动量明显下降或异常哭闹时,应尽快到儿科门诊评估。
痰中带血丝或粉红色泡沫痰可能提示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或肺水肿。百日咳患儿可能出现眼结膜下出血,误吞尖锐异物可能损伤气管黏膜。家长需保留污染衣物或痰液标本供医生查验,就诊前避免让孩子剧烈咳嗽。
家长应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避免接触二手烟和冷空气刺激。可适量饮用温蜂蜜水缓解干咳,但1岁以下婴儿禁用蜂蜜。咳嗽期间建议食用南瓜粥、雪梨羹等清淡食物,避免油炸食品和坚果类零食。若咳嗽超过2周无缓解或反复发作,需到呼吸专科排除过敏性咳嗽或胃食管反流等慢性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