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质量不好可通过调整作息习惯、改善睡眠环境、控制饮食摄入、心理疏导等方式改善。睡眠质量下降通常由作息紊乱、环境干扰、饮食刺激、焦虑抑郁等原因引起。
固定起床与入睡时间有助于稳定生物钟,避免白天补觉超过30分钟,建议逐步提前就寝时间直至达到7-9小时睡眠需求。
保持卧室温度18-22摄氏度,使用遮光窗帘减少光线刺激,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和透气床品,必要时可佩戴耳塞隔绝噪音。
睡前4小时避免摄入咖啡因、酒精及高糖食物,晚餐以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为主,可适量饮用温牛奶或小米粥。
持续焦虑可进行正念冥想或腹式呼吸训练,抑郁倾向建议记录情绪日记,严重时需认知行为治疗配合专业心理干预。
日常可增加白天户外活动量,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若症状持续超过1个月建议就诊排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