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血病发热通常表现为不规则高热、持续低热、抗生素无效及伴随出血倾向,可能与感染、肿瘤热、粒细胞缺乏或骨髓抑制有关。
体温骤升至39℃以上且波动大,与白血病细胞浸润导致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建议家长监测体温变化,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影响凝血功能的退热药,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混悬液或物理降温。
长期37.5-38℃低热伴盗汗乏力,常见于疾病早期或缓解期,与肿瘤代谢产物刺激有关。家长需记录发热规律,配合血常规检查,必要时使用干扰素、糖皮质激素或调整化疗方案。
常规抗感染治疗72小时仍无缓解,因白血病患儿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免疫缺陷。需立即就医进行血培养,可能需升级为美罗培南、伏立康唑等广谱抗菌药物或丙种球蛋白支持。
发热同时出现皮肤瘀斑、鼻衄或牙龈出血,提示血小板减少性出血风险。家长发现此类症状须紧急送医,治疗需输注血小板悬液、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或止血环酸等药物。
患儿发热期间应保持口腔清洁,饮食选择高蛋白流质食物,避免人群聚集场所,所有治疗需在血液科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