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后疼痛加重可能是正常反应,通常与局部刺激、气血调整、个体差异、操作手法等因素有关。
针灸对穴位产生机械性刺激,可能引发短暂炎症反应,表现为局部胀痛或酸麻,一般24-48小时自行缓解,可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中医理论认为治疗初期可能出现"攻病反应",体内病邪外排时疼痛短暂加剧,伴随疲劳感,通常持续不超过3天,建议保持充足休息。
疼痛敏感体质或首次接受针灸者反应可能更明显,可能与神经末梢敏感度有关,后续治疗适应后症状多减轻,治疗前应告知医师疼痛史。
手法过重或穴位选择不当可能导致持续刺痛,若疼痛超过72小时或出现红肿发热,应及时复诊排除感染或神经损伤。
针灸后建议避免立即洗澡或剧烈运动,观察疼痛变化,若出现进行性加重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