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可通过密切观察、甲状腺切除术、放射性碘治疗、靶向药物治疗等方式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通常由基因突变、辐射暴露、碘摄入异常、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肿瘤直径小于5毫米且无转移迹象时可选择定期超声监测。每6-12个月复查颈部超声,评估肿瘤生长速度及淋巴结状态。
肿瘤超过5毫米或存在高危特征需手术切除。甲状腺腺叶切除适用于单侧病灶,全切术用于多灶性或合并淋巴结转移病例。
术后存在残留病灶或远处转移时采用。碘131通过靶向破坏残留甲状腺组织,常用剂量30-100mCi,治疗前需停用甲状腺激素4-6周。
晚期病例可选用乐伐替尼、索拉非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药物通过阻断肿瘤血管生成抑制癌细胞增殖,常见副作用包括高血压和蛋白尿。
术后需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维持甲状腺功能,定期监测TSH水平,保持TSH在0.1-0.5mU/L范围内有助于抑制肿瘤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