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可能引起暂时性听力下降,但多数不会导致永久性耳聋。听力受损程度与炎症严重程度、治疗时机等因素有关,常见影响因素有鼓膜穿孔、积液黏连、听骨链损伤、内耳受累。
急性中耳炎可能导致鼓膜穿孔,使声波传导受阻。患者会出现耳痛、耳闷及传导性耳聋,可通过鼓膜修补术恢复听力,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头孢克洛、氧氟沙星滴耳液。
分泌性中耳炎未及时治疗时,中耳积液机化可形成黏连灶。表现为持续性耳闷、低频听力下降,需行鼓膜穿刺或置管引流,配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桃金娘油胶囊促进黏液排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能破坏听小骨,导致机械性传导障碍。典型症状为渐进性听力减退,需通过听骨链重建手术改善,术前可使用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控制感染。
少数严重病例可能引发迷路炎,损伤耳蜗毛细胞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常伴随眩晕、耳鸣,需尽早使用地塞米松、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保护内耳功能。
出现听力下降应及时就医,避免用力擤鼻或耳道进水,治疗期间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炎症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