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低热通常表现为体温37.3-38℃,需警惕上呼吸道感染、胃肠炎、尿路感染或疫苗接种反应,家长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并观察伴随症状。
家长需每4小时测量腋温,避免使用额温枪等误差较大的工具,记录体温曲线,持续低热超过24小时或波动超过1℃需就医。
注意是否伴随咳嗽、腹泻、皮疹或精神萎靡,出现异常哭闹、拒食或嗜睡应立即儿科急诊,避免自行使用退热贴等物理降温。
按体重每公斤50-80ml标准补充温水或口服补液盐,可少量多次饮用苹果汁稀释液,避免含糖饮料加重胃肠负担。
保持室温22-24℃并穿单层棉质衣物,禁止酒精擦浴或冰敷,发热期间暂停辅食添加,母乳喂养可增加喂养频次。
低热期间可准备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儿童剂型退热药,但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体温正常后仍需观察3天防止病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