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患者的生存期通常可达数十年,实际生存时间受到病理分期、蛋白尿控制情况、并发症管理及治疗反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早期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长期稳定,若进展至肾功能不全阶段需加强干预。发病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可遵医嘱使用环孢素、他克莫司或利妥昔单抗。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超过3.5克会加速肾功能恶化。可能与足细胞损伤有关,常伴随水肿,建议采用ACEI类药物、ARB类药物或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
血栓栓塞和感染是主要风险因素。发病与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相关,可能出现高脂血症,需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并控制血压血脂。
对免疫抑制剂敏感者预后较好。部分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可尝试环磷酰胺、霉酚酸酯等二线药物。
建议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感染,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