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急性胃肠炎,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常见于6个月至2岁儿童。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秋冬季节高发。
轮状病毒是双链RNA病毒,分为A-G七个血清型,其中A型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类型。病毒侵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导致吸收功能障碍。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物品或呼吸道飞沫传播。病毒在环境中存活时间长,易在托幼机构引起暴发。
典型表现为突发水样腹泻,每日可达10-20次,伴有呕吐和低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
粪便抗原检测可确诊。治疗以补液为主,可使用口服补液盐,严重脱水需静脉补液。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消旋卡多曲、益生菌等药物。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注意手卫生、做好排泄物消毒。患病期间应继续母乳喂养,少量多次进食易消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