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通常由创面渗血、电凝不彻底、凝血功能障碍、迟发性出血等原因引起,多数出血量较少且可自行停止,若持续出血需及时就医。
息肉切除后黏膜创面毛细血管开放,术后排便摩擦可能导致少量渗血。保持清淡饮食,避免剧烈运动,通常1-3天可缓解。
术中电凝止血不充分时,血管残端可能再次开放出血。表现为便中混有鲜红色血液,需内镜下二次止血,必要时使用凝血酶冻干粉、蛇毒血凝酶等药物。
患者服用抗凝药物或存在肝病时,凝血机制异常会增加出血风险。术前需评估凝血功能,术后可静脉输注维生素K1、氨甲环酸等改善凝血。
术后1-2周因焦痂脱落或血管再通导致迟发出血,可能与高血压、动脉硬化有关。需急诊内镜止血,严重时行血管栓塞术。
术后应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两周内禁止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观察出血量及生命体征变化,出现头晕、心悸等休克表现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