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不治疗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肠梗阻、癌变等危害,常见风险包括腺瘤性息肉恶变、炎症性息肉反复刺激、幼年性息肉引发贫血、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风险。
表面糜烂的息肉可能引发出血,长期隐性失血会导致贫血,可通过肠镜下电凝止血或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氨甲环酸片、云南白药胶囊、凝血酶原复合物。
大型息肉可能阻塞肠腔引发腹痛腹胀,严重时需内镜下切除或肠段切除术,相关药物有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开塞露。
腺瘤性息肉5-10年癌变概率较高,直径超过1厘米的息肉建议尽早切除,术后需定期复查肠镜,监测用药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塞来昔布胶囊、叶酸片。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可能遗传给后代,需进行基因检测和预防性结肠切除,相关治疗药物有舒尼替尼胶囊、依维莫司片、西妥昔单抗注射液。
发现肠息肉应定期随访监测,日常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限制红肉摄入,避免吸烟饮酒等刺激因素,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3-5年进行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