莓菌性中耳炎可通过局部清洁、抗真菌药物、鼓膜穿刺、手术清创等方式治疗。莓菌性中耳炎通常由真菌感染、耳道潮湿、免疫力低下、继发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使用生理盐水或硼酸溶液冲洗外耳道,清除真菌菌丝及分泌物,保持耳道干燥。避免自行掏耳或使用棉签刺激患处。
外耳道涂抹克霉唑乳膏、硝酸咪康唑软膏等抗真菌药物,严重时可口服伊曲康唑。真菌感染可能与长期使用抗生素、糖尿病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耳痒、耳闷及黄褐色分泌物。
中耳腔积液时需穿刺引流,减轻鼓室压力并取样培养。继发细菌感染可能与化脓性中耳炎有关,可能出现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
真菌侵袭骨质或反复发作时需行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灶。免疫力低下患者可能合并曲霉菌感染,需联合全身抗真菌治疗。
治疗期间避免耳道进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出现耳流脓、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