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针灸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主要作用包括缓解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辅助神经功能恢复。
1、缓解疼痛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释放内啡肽等物质,能有效减轻骨折急性期疼痛,适用于对镇痛药物不耐受者。
2、改善血运
针刺可扩张局部血管,增加骨折端血供,有助于骨痂形成,但需避开骨折急性出血期使用。
3、消退肿胀
远端取穴针灸能调节体液代谢,减轻骨折后软组织水肿,常配合抬高患肢等物理措施。
4、神经调节
对于合并神经损伤的骨折,针灸可帮助恢复神经传导功能,需在复位固定后由专业医师操作。
针灸治疗需在骨折复位固定后进行,不可替代正规骨科治疗,急性期应优先处理外伤,恢复期可配合康复训练增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