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耳朵流脓可能由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穿孔、先天性胆脂瘤等原因引起,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诊断。
外耳道进水或掏耳损伤可能导致细菌感染,表现为耳痛、黄色分泌物。家长需保持耳道干燥,医生可能开具氧氟沙星滴耳液、氢化可的松新霉素滴耳液等抗生素治疗。
感冒后细菌经咽鼓管侵入中耳腔,引发化脓性炎症,伴随发热、听力下降。家长需观察体温变化,医生可能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口服抗生素。
外伤或中耳炎加重可能导致鼓膜破裂,出现血性脓液和突发耳聋。家长应避免耳道进水,医生可能推荐醋酸泼尼松龙滴耳液促进愈合,严重时需鼓室成形术。
胚胎发育异常形成的表皮样囊肿继发感染时,会产生恶臭脓液并破坏听小骨。家长发现反复流脓应及时就诊,需通过颞骨CT确诊并行乳突根治术清除病灶。
日常避免自行掏耳,洗澡时可用棉球堵住外耳道,出现持续流脓、发热或哭闹不安时须立即至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