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脱垂可能由长期便秘、分娩损伤、盆底肌松弛、直肠肿瘤等原因引起,表现为直肠黏膜或全层从肛门脱出。
排便时过度用力导致腹压增高,可能诱发直肠脱垂。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开塞露等药物缓解症状。
经阴道分娩可能造成盆底神经肌肉损伤,导致直肠支撑结构薄弱。产后应进行凯格尔运动修复盆底肌,必要时使用补中益气丸、地奥司明片等药物改善组织张力。
老年性肌肉退化或慢性腹压增加会导致盆底支撑力下降。建议避免重体力劳动,通过桥式运动锻炼盆底肌,严重者可考虑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缓解肌肉痉挛。
直肠息肉或恶性肿瘤可能因占位效应导致肠管脱出。常伴有便血、里急后重感,需通过肠镜确诊,根据病情采用痔上黏膜环切术或经腹直肠切除术治疗。
日常应避免久蹲久坐,便后及时回纳脱出组织,出现嵌顿或坏死需立即就医。适当食用山药、小米、南瓜等健脾食物有助于改善中气下陷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