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后疼痛加重可能是治疗反应,但也可能与操作不当或个体差异有关,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1. 治疗反应:
部分患者针灸后出现局部酸胀痛属正常得气反应,提示经络气血运行改善,通常1-2天自行缓解。
2. 操作因素:
进针角度偏差或刺激量过大可能导致组织损伤,表现为持续加重的刺痛感,需及时调整针刺手法。
3. 体质敏感:
痛阈较低人群对针刺反应强烈,可表现为放射痛或肌肉抽搐,建议提前告知医师进行轻刺激。
4. 疾病进展:
局部炎症急性期或神经卡压患者可能出现疼痛加剧,需配合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协同干预。
针灸后24小时内避免沾水,出现皮下淤血可冷敷处理,持续疼痛超过3天应及时复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