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的症状表现主要有耳痛、听力下降、耳内流脓、耳鸣、发热等。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可分为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耳痛是中耳炎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耳内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可能伴随耳内胀满感。疼痛程度从轻微不适到剧烈疼痛不等,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哭闹、抓耳或睡眠不安。急性中耳炎发作时疼痛较为明显,慢性中耳炎可能仅有轻微隐痛或不适感。
中耳炎会导致传导性听力下降,患者可能感觉耳闷堵或听声音遥远。这是由于中耳积液或鼓膜穿孔影响声音传导所致。听力下降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急性期过后听力多可恢复,但慢性中耳炎可能导致持续性听力损害。
鼓膜穿孔后可能出现耳内流脓,脓液可为黄色、绿色或带血性。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流脓后耳痛常减轻,慢性中耳炎可能反复流脓。脓液可能带有异味,长期流脓可能引起外耳道皮肤刺激或湿疹。
部分中耳炎患者会出现耳鸣症状,表现为耳内嗡嗡声、嘶嘶声或其他异常声响。耳鸣可能与中耳积液、咽鼓管功能障碍或内耳受累有关。耳鸣多为暂时性,随着中耳炎好转而消失,但少数可能持续存在。
急性中耳炎常伴有发热,体温可达38-39摄氏度,儿童发热可能更为明显。发热是机体对感染的正常反应,通常在使用抗生素后逐渐消退。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时也可能出现低热,但单纯慢性中耳炎多无发热症状。
中耳炎患者应注意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耳道进水。急性期应充分休息,多饮水,避免用力擤鼻。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儿童患者家长应密切观察症状变化,按时服药并定期复诊。游泳或洗澡时可使用耳塞防止进水,但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影响耳道通气。如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