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治疗方法主要有佩戴框架眼镜、佩戴角膜接触镜、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角膜屈光手术、晶体植入手术等。近视眼通常由遗传因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不足、用眼姿势不正确、光线不足等原因引起。
框架眼镜是最常见的近视矫正方式,适用于大多数近视患者。镜片通过光学折射原理改变光线路径,使焦点重新落在视网膜上。框架眼镜具有佩戴方便、价格适中、安全性高的特点,适合儿童青少年及成年人日常使用。选择镜片时需考虑折射率、抗蓝光、防紫外线等功能。
角膜接触镜直接贴附在角膜表面,分为软性和硬性两种类型。软性隐形眼镜透氧性较好,佩戴舒适度高,适合日常使用。硬性角膜接触镜包括角膜塑形镜,可暂时改变角膜曲率,部分患者夜间佩戴后白天可获得清晰视力。角膜接触镜需要严格遵循护理规范,避免感染风险。
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通过抑制眼轴增长延缓近视进展,常用浓度为0.01%。该治疗方法适用于近视进展较快的儿童青少年,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规律使用。可能出现瞳孔散大、调节麻痹等副作用,通常程度较轻。使用期间需定期复查眼轴长度和屈光度变化。
角膜屈光手术包括全飞秒激光手术和半飞秒激光手术等,通过改变角膜曲率矫正屈光不正。手术适合近视度数稳定、角膜厚度足够的成年人,具有恢复快、效果稳定的特点。术前需全面评估角膜形态、眼压、眼底等情况,排除圆锥角膜等禁忌证。术后可能出现干眼、眩光等暂时性不适。
晶体植入手术将人工晶体植入眼内,适用于高度近视或角膜条件不适合激光手术的患者。常见术式包括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保留自身晶状体同时植入矫正镜片。手术可逆性强,术后视觉质量较好。需要严格筛查前房深度等指标,预防青光眼、白内障等并发症。
近视眼患者应保持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保持30厘米以上的阅读距离。学习工作时每40分钟休息5-10分钟,远眺放松调节。保持室内光线充足均匀,避免在昏暗或强光环境下用眼。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及时调整矫正方案。高度近视患者需每年检查眼底,预防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