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进水多数情况下不会造成严重危害,可能引起短暂不适或轻微感染。主要风险包括外耳道炎、鼓膜损伤、真菌感染、中耳炎等。
水分滞留可能导致细菌滋生引发炎症,表现为耳痛或瘙痒。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菌药物。
用力掏耳或进水时压力骤变可能损伤鼓膜,伴随耳鸣或听力下降。需避免自行处理,及时耳鼻喉科就诊。
潮湿环境易诱发外耳道真菌病,出现白色分泌物或耳闷。建议使用克霉唑滴耳液等抗真菌药物。
污水经咽鼓管逆行感染可能引发中耳炎,伴随发热或耳胀。需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进水后应单脚跳跃排水,避免用棉签深掏,游泳时佩戴耳塞可降低风险。持续不适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