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出血的症状主要有便血、黏液便、排便习惯改变、腹痛等。症状发展通常从早期轻微出血到后期可能出现贫血或肠梗阻。
便血是大肠息肉出血最常见的症状,血液可能呈现鲜红色或暗红色,附着于粪便表面或混合其中。少量出血可能仅表现为便潜血阳性,大量出血则可见明显血便。建议进行结肠镜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酚磺乙胺或血凝酶。
大肠息肉可能导致肠道黏液分泌增多,表现为粪便表面带有黏液或黏液血便。黏液通常为透明或白色,若合并感染可能呈黄色或脓性。这种情况可能与息肉表面糜烂或炎症有关,需通过肠镜评估息肉性质。
较大的息肉可能影响肠道蠕动功能,导致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或里急后重感。症状持续超过两周应警惕肠道占位性病变,电子结肠镜检查能直观显示息肉大小和位置。
息肉引发的腹痛多表现为左下腹隐痛或绞痛,可能由息肉牵拉肠壁或引发肠套叠导致。若突发剧烈腹痛伴停止排气排便,需紧急排除肠梗阻可能。肠镜检查同时可进行息肉切除治疗。
日常应注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规律排便习惯,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肠癌筛查。出现持续便血或贫血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