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纵膈结节是什么

肺部纵膈结节是指位于纵膈区域的异常组织团块,可能由淋巴结肿大、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引起。纵膈位于两肺之间,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等重要结构,结节性质需通过影像学检查与病理活检明确。
感染或炎症刺激可导致纵膈淋巴结肿大,常见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真菌感染或慢性炎症。患者可能伴随低热、咳嗽症状,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或支气管镜检查。治疗可选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或伏立康唑片等抗真菌药物,炎症消退后结节可能缩小。
前纵膈常见良性肿瘤,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部分患者出现重症肌无力症状如眼睑下垂,CT显示边界清晰的类圆形占位。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术后需监测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水平,必要时使用溴吡斯的明片改善肌无力症状。
后纵膈多见神经鞘瘤或神经纤维瘤,起源于交感神经或脊神经。肿瘤压迫可导致胸背部放射性疼痛,MRI能清晰显示肿瘤与神经根关系。体积较大或生长迅速的肿瘤需行胸腔镜微创手术,术后病理可明确性质。
霍奇金或非霍奇金淋巴瘤均可侵犯纵膈淋巴结,表现为多发性融合结节,常伴夜间盗汗、体重下降。诊断需依赖淋巴结活检与免疫组化,治疗采用CHOP方案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必要时辅以放疗。
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可通过淋巴转移至纵膈,CT可见分叶状结节伴毛刺征。原发灶不明时需进行PET-CT全身筛查,治疗以原发肿瘤方案为主,如吉非替尼片靶向治疗或紫杉醇注射液化疗。
发现纵膈结节应定期复查胸部CT观察变化,避免吸烟及接触二手烟。若出现呼吸困难、吞咽梗阻等症状需及时就诊,术后患者需加强呼吸功能锻炼,饮食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蛋类促进组织修复,同时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