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脱肛多数情况下可以自愈。脱肛通常由便秘、腹泻、营养不良、先天性直肠固定不良等因素引起,轻度脱肛可通过调整饮食、排便训练等方式改善。
排便困难导致腹压增高是常见诱因,建议家长增加孩子膳食纤维摄入,培养定时排便习惯,必要时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开塞露或益生菌制剂。
频繁排便刺激肛门易诱发脱垂,家长需注意饮食卫生,及时治疗肠道感染,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或肠道微生态调节剂。
盆底肌肉发育不良会增加风险,家长应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适当补充锌等微量元素,严重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直肠周围组织发育异常可能导致反复脱垂,需通过肛门收缩训练增强肌力,顽固性脱肛需小儿外科评估是否需硬化剂注射等治疗。
日常避免久坐便盆,脱出后及时手法复位,若反复发作或嵌顿需立即就医。保持肛门清洁干燥,适当进行提肛运动有助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