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出血可通过压迫止血、清洁消毒、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通常由外伤、中耳炎、鼓膜穿孔、肿瘤等原因引起。
外伤导致的耳部毛细血管破裂出血,需用无菌纱布轻压出血点5-10分钟,避免棉签深入耳道造成二次损伤。
外耳道皮肤破损时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再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禁止自行使用双氧水或酒精刺激创面。
急性中耳炎引发的出血需联合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伴有剧烈疼痛可短期服用布洛芬。
外伤性鼓膜穿孔超过2个月未愈合或听骨链损伤时,需行鼓室成形术;疑似血管瘤或肿瘤需进行增强CT检查后手术切除。
止血后24小时内避免耳部进水,治疗期间禁止游泳或乘坐飞机,反复出血或伴随听力下降需及时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