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科于1955年正式组建,于1960年随医院一起搬迁到闵行。创建之初只有中医内科和针灸科,1964年增设推拿科,1978年起开展敷贴疗法防治哮喘,1984年开始设立中医病房。同年,科室还尝试开设家庭病床,建床30-80张不等,深受长期卧床、行动不便、就医困难病人的欢迎和好评,于1986年12月受到上海市卫生局嘉奖,中医科被评为上海市家庭病床先进集体,科主任杜顺福被评为先进个人,受到谢丽娟副市长的接见和留影。
1990年,中医病房开展用自制中药“愈血散”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比用大黄粉治疗还要好的效果,发表论文有“愈血散治疗急性胃出血的临床研究”(《世界名医论坛》、《中国中医药科技》杂志等),被中国中医研究院特色医药合作中心评为中华名医高新科研成果领先荣誉金奖。1992年中医科被评为区先进集体,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
1998年起王余民主任医师开设咳喘专病门诊,2004年科室成为市特色专科,并被同时评为上海市综合性医院示范中医科。2009年起,在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局和医院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大力发展和开拓中医社区服务工作,三位高级职称(副主任以上)的医师每周一次定期到社区服务中心指导和开展中医药工作,包括门诊、病房、科研、教学工作,得到了社区服务中心和当地居民的欢迎。同时扩大了中医药的社会影响。2011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基地建设单位。2012年正式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临床实习医院。2012年我科孙文善博士采用传统针灸与现代生物材料的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创新治疗方式——埋线疗法,为解决颈腰椎病和各类关节疼痛、头痛、失眠、中风、神经痛等疑难杂症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选择。
目前中医科有病床32张。中医现有医务人员21名,其中高级职称12名(正高4名),中级职称5名,初级职称4名。博士1名,硕士3名。开设中医内科、针灸科、推拿科及专家门诊、专病门诊(中医咳喘、中医消化、中医睡眠障碍、中医肿瘤、中医神经、中医颈腰痛等),拥有独立的实验室(中药临床实验室一级)。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科将继续践行“继承传统,发扬特色”的宗旨,不断提升中医药的应用水平,为一方百姓提供优质的中医医疗服务。
甲状腺结节初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通过触诊或影像学检查发现。常见前兆包括颈部肿块、吞咽不适、声音嘶哑等。治疗需根据结节性质选择观察、药物治疗或手术切除。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团块,初期症状往往不明显,部分患者可能在无意中...
甲状腺结节患者可以适量喝豆浆,但需避免过量摄入含碘食物,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和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环境、生理变化等。遗传因素可能导致甲状腺组织异常增生;环境因素如长期接触辐射或化学物质可能诱发结节;生理因素...
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方法包括定期观察、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具体选择取决于结节的性质和症状。甲状腺结节的成因涉及遗传、环境、生理、外伤和病理等多方面因素。遗传因素可能使个体更容易出现甲状腺结节,家族史中有甲状腺疾病的人风险较高。环境因素如长期暴露...
实时具体收录:
全国医院12086家 医师信息30万+ 科室介绍2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