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活动期是什么意思
慢性浅表性胃炎活动期是指胃黏膜浅层出现炎症反应且处于急性发作阶段,可能伴随充血水肿、糜烂或出血等病理改变。该病主要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胆汁反流等因素引起,典型症状包括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反酸嗳气等。需通过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治疗以抑酸护胃、幽门螺杆菌为主。
1、病因机制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致病因素,其分泌的尿素酶和细胞毒素会破坏胃黏膜屏障。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可直接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时,胆汁酸和胰酶会侵蚀胃黏膜防御层。部分患者存在自身免疫异常,胃体腺体逐渐萎缩。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会持续刺激胃酸分泌。
2、病理特征
胃镜下可见黏膜充血呈花斑状,表面附着黏液斑,部分区域出现点状糜烂。组织学检查显示炎症细胞浸润集中在黏膜浅层,固有层水肿伴毛细血管扩张。活动期病变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浸润,慢性期则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严重者可出现黏膜上皮脱落,但病变深度未达肌层。
3、典型症状
上腹部隐痛多与进食相关,空腹时疼痛可能加重。餐后饱胀感源于胃排空延迟,常伴恶心呕吐。胃酸反流至食管会引起胸骨后烧灼感。部分患者出现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出血型胃炎可见黑便或呕血,需警惕贫血风险。
4、诊断方法
胃镜检查是金标准,可直观观察黏膜病变范围及程度。快速尿素酶试验能检测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病理活检可鉴别肠化生等癌前病变。碳13呼气试验适用于治疗后复查。血常规检查能评估贫血程度,粪便潜血试验可判断消化道出血情况。
5、治疗原则
幽门螺杆菌需采用四联,包含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及两种抗生素。抑酸治疗可选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黏膜保护剂如瑞巴派特片能促进修复。出血患者需静脉注射艾司奥美拉唑钠。日常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规律进食并保持情绪稳定。
慢性浅表性胃炎活动期患者需严格遵医嘱完成抗幽门螺杆菌治疗,避免自行停药导致耐药。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蒸蛋羹。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忌食腌制、油炸食品。建议分餐制预防交叉感染,餐后适度散步帮助胃肠蠕动。定期复查胃镜监测黏膜修复情况,若出现持续消瘦或呕血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