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是怎么形成的病理
原发性肝癌的形成病理主要与肝细胞异常增殖及基因突变有关,其核心机制包括慢性肝损伤、肝硬化、致癌物质暴露及遗传易感性等多因素相互作用。肝癌病理发展涉及肝细胞DNA损伤积累、异常信号通路激活、免疫逃逸等过程。
慢性病毒性肝炎是肝癌常见的诱因,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肝细胞反复炎症坏死,再生过程中易出现基因突变。长期酗酒会诱发酒精性肝病,乙醇代谢产物乙醛可直接损伤肝细胞DNA并干扰修复机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伴随的氧化应激和脂毒性可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加速纤维化进程。黄曲霉毒素等致癌物通过形成DNA加合物干扰细胞周期调控,黄曲霉毒素B1可特异性诱导TP53基因突变。遗传代谢病如血色病和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会造成铁或异常蛋白在肝内沉积,持续刺激肝细胞异常增生。
肝癌的病理演变通常经历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异型增生结节-早期肝癌-进展期肝癌的阶梯式发展。肝硬化背景下肝细胞再生结节内可能出现局灶性异型增生,随着CDKN2A、CTNNB1等基因突变积累,终突破基底膜形成浸润性癌灶。肿瘤微环境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过度表达促进病理性血管生成,而转化生长因子β则通过抑制免疫监视功能协助肿瘤逃逸。组织学上可分为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三种亚型,其中肝细胞癌占绝大多数,典型表现为梁索状排列的恶性肝细胞团块,可见胆汁分泌和血管侵犯征象。
肝癌预防需注重乙肝疫苗接种和抗病毒治疗,肝硬化患者应每6个月进行甲胎蛋白检测和肝脏超声筛查。日常生活中需严格戒酒,避免霉变食物摄入,保持合理体重有助于减轻肝脏代谢负担。确诊患者应及时接受多学科综合治疗,根据肿瘤分期选择肝切除术、消融治疗、靶向药物或免疫治疗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