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应怎样进行足部护理
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每日检查足部、保持足部清洁干燥、修剪趾甲平直、选择合适鞋袜、避免赤脚行走等方式进行足部护理。糖尿病足护理不当可能导致感染、溃疡甚至截肢等严重后果。
1、每日检查足部
糖尿病患者需养成每日检查足部的习惯,重点观察足底、趾缝等易忽略部位。使用镜子辅助检查或请家人帮助查看是否有伤口、水疱、红肿、皮温改变等异常。神经病变会导致痛觉减退,微小损伤可能被忽视。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检查时可配合触摸足背动脉搏动,评估血液循环状况。
2、保持足部清洁
每日用37℃左右温水清洗足部,时间不超过10分钟,避免高温烫伤。清洗后擦干趾缝水分,趾缝潮湿易滋生真菌。禁用刺激性肥皂,可选择pH值中性的清洁产品。皮肤干燥者可涂抹尿素软膏等保湿剂,但趾缝处禁止使用。已有溃疡者需遵医嘱使用聚维酮碘溶液等消毒剂处理创面。
3、正确修剪趾甲
应在洗脚后趾甲软化时修剪,使用直头指甲钳沿趾甲自然弧度平剪,保留1-2毫米白色边缘。避免圆弧形修剪或剪得过短,否则易导致嵌甲。锉平尖锐边缘防止刮伤皮肤。视力不佳者应寻求专业修脚服务,禁止自行使用刀片等锐器处理老茧。合并灰指甲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环吡酮胺乳膏等抗真菌药物。
4、选择合适鞋袜
穿着透气性好的棉质或羊毛袜,每日更换保持干燥。避免有接缝、松紧带等压迫足部的袜子。选择圆头厚底鞋,鞋内长度较足部长1-1.5厘米。新鞋需逐步适应穿着时间,首次不超过2小时。禁穿夹脚拖、高跟鞋等不稳定鞋型。建议下午脚部稍肿胀时购鞋,使用专业量脚器确定尺寸。定制糖尿病专用鞋可降低足底压力。
5、避免足部损伤
禁止赤脚行走以防异物刺伤,居家需穿防滑拖鞋。冬季不用热水袋、电热毯直接暖脚,防止烫伤。远离火炉等热源,神经病变会导致温度感知异常。足部出现鸡眼、胼胝应就医处理,禁止自行刮除。控制血糖在目标范围可延缓神经血管病变进展。合并周围血管病变者需戒烟并控制血压血脂。
糖尿病患者应建立系统的足部护理流程,每3-6个月到医院进行专业足部检查。保持血糖平稳有助于预防糖尿病足发生,糖化血红蛋白宜控制在7%以下。适度运动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推荐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促进伤口愈合,限制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发现足部颜色改变、疼痛加剧、渗液等异常须立即就诊,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截肢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