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患者应该注意些什么
糖尿病足患者需注意血糖控制、足部护理、饮食调整、定期检查和避免外伤。糖尿病足主要由长期高血糖导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引起,表现为足部麻木、疼痛、溃疡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感染甚至截肢。
1、血糖控制
维持血糖稳定是预防糖尿病足恶化的核心。患者需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或胰岛素注射液,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避免血糖波动过大,长期高血糖会加速神经与血管损伤。若出现头晕、心悸等低血糖症状,应及时补充糖分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
2、足部护理
每日用温水清洗足部,水温不超过37℃,清洗后擦干尤其趾缝。使用尿素软膏或维生素E乳预防皮肤干裂,修剪指甲时平剪避免损伤甲沟。禁止赤脚行走,选择透气棉袜及宽松软底鞋。发现足部红肿、破溃或胼胝需立即处理,避免自行挑破水泡或修剪硬茧。
3、饮食调整
采用低升糖指数饮食,主食选择燕麦、糙米等粗粮,搭配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限制高糖水果如荔枝、香蕉的摄入量,蔬菜以菠菜、西蓝花为主。烹饪方式推荐蒸煮炖,避免油炸食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戒烟限酒以减少血管损伤。
4、定期检查
每3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每年进行1次足部神经和血管评估,包括10克尼龙丝试验、踝肱指数测定。若已出现足部溃疡,需每周复查创面情况。合并高血压或高脂血症者需同步监测血压、血脂,控制目标为血压低于130/80mmH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2.6mmol/L。
5、避免外伤
冬季禁用热水袋或电热毯暖脚,防止烫伤。运动时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项目,避免长时间行走或跑步。居家移除尖锐物品,夜间使用柔光灯防止磕碰。任何轻微足部损伤均需消毒包扎,合并感染迹象如发热、脓液时须立即就医。
糖尿病足患者需建立长期管理意识,家属应协助监督日常护理。保持适度运动如太极拳、散步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但需避免足部过度承重。每日检查足底及趾缝,使用镜子辅助观察隐蔽部位。出现新发溃疡、持续性疼痛或趾端发黑等缺血表现时,须紧急至内分泌科或血管外科就诊,延误治疗可能增加截肢风险。心理疏导同样重要,焦虑抑郁情绪可能影响血糖调控,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