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怡:如何建立符合国情的新药支付模式?

据第三方数据统计,抗癌特药全国花费达1447亿元,自费部分近千亿元;使用肿瘤靶向药物的患者平均总自付费用约为22万元——为国内家庭年均收入的2.7倍,相当于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的5倍多。
◉2)报销比例:政策范围内的住院医保支付比例与实际住院保险比例有差距,如社保内特药实际报销比例为50%左右,对比发达国家大约10%-15%为个人自付部分。
◉3)纳入医保的新药:2015-2020年获批药品,涉及前8大治疗领域,纳入医保报销的比例不足45%。
八大治疗领域包括: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抗感染类药,消化道和代谢疾病,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疾病等。
◉4)创新药物的可获得性:根据GBI Health数据,2010-2020年的十年间,FDA一共批准433个新药,其中127个陆续在中国获批上市,意味着仅30%的美国研发上市新药中国患者用得上(不排除MNCs新药global launch企业决策自身因素)。
同时,获批上市的平均时间也从2010年的5.96年缩短到0.83年,表明未来几年有临床价值的创新药,特别是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或有效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创新药在中国上市速度会加快,其中包括多款创新肿瘤药和罕见病新药。
根据IQVIA2019年数据,在中国使用靶向治疗药物的患者比例依然较低,例如,乳腺恶性肿瘤,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支气管和肺部恶性肿瘤等的靶向药使用比例不足13%,而日本和韩国为30%左右。
另外,中国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大约为40%,与发达国家接近70%的水平仍有差距。
趋势3: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势在必行,社保将是保基本的主体,为提高医疗保障质量,商保被寄予厚望,亟需进一步突破。
商业保险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以30%的速度增长,健康险已成为第二大险种,成了社保体系的有力支撑。
结语
基于社会医疗保险的三大发展目标——广覆盖、可负担和高质量,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基本完成广覆盖目标,在解决可负担性目标时,也应关注高质量医疗保障发展目标。
在提升保障的广度和深度时,社保和商保可以有效融合、拓展资金渠道,社保解决基本医疗保障,商保解决高收入人群和经济发达地区城乡居民差异化保障需求。
期待中国创新药发展在探索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和支付体系的同时,利用AI为代表的新一代药物研发技术和全球最丰富的临床资源,依靠生物科技人才的智慧和勤奋,提高研发成本效率,共同思考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可负担的创新药研发发展路径,真正做到有价值的创新、突破性创新,惠及中国和世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