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卫生统计公报:卫生总费用突破4万亿,或现重要拐点

36
氪
7
月
20
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了《
2015
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5
年还有一点特别的,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所以,我们可以来看一下未来五年,中国医疗事业是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上?
1
、卫生总费用在十二五末,突破
4
万亿,占
GDP6%
。据初步核算,
2015
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
40587.7
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
12533.0
亿元(占
30.88%
),社会卫生支出
15890.7
亿元(占
39.15%
),个人卫生支出
12164.0
亿元(占
29.97%
)。人均卫生总费用
2952
元,卫生总费用占
GDP
百分比为
6.0%
。
2
、机构方面,公立医院继续减少,民营医院大幅增加。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机构床位数量上的变化。我们关注到下面这组数据:
三级医院,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大医院,数量增加了
169
个,床位数量增加了
169552
张,简单相除得到的结果是
1003.3
。什么概念?过去一年内,在大医院这个层级上,相当于增加了
169
个床位规模在
1000
张床以上的医院。可见大医院扩张的势头依旧存在。等下我们就会看到,这种扩张造成了什么结果。
3
、医生数量有所增加,但医疗资源紧张的现状改善比较有限。如下图可以看到,每千人拥有的医疗资源数量均有所提升,但提升幅度非常小。
4
、下面我们要重点关注的医疗服务数据,出现了一些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
2015
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
77.0
亿人次,比上年增加
1.0
亿人次(增长
1.3%
)。而如果我们看
2013
和
2014
年的数据:
2013
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
73.1
亿人次,比上年增加
4.2
亿人次(增长
6.1%
);
2014
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
76.0
亿人次,比上年增加
2.9
亿人次(增长
4.0%
)。
可以看到,我国诊疗人次的增速正在快速下降。这说明,随着前些年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而带来的就诊人次井喷的红利正在逐渐释放完。与这个相对应的另一个变化是什么,如下图:
我们看到,无论是医师日均诊疗负担还是病床使用率,都出现了些许下降。虽然幅度非常小,但依旧值得重视。为什么会下降?这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那两个因素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是大医院仍在快速扩张,另一方面是总诊疗人次的增速快速下降。通俗一点说就是,大医院太多,病人已经不大够用了。这么说虽然有点杞人忧天的嫌疑,但一个重要拐点有可能已经出现。
①
医院以治病为中心,要想获得收益生存下去,就需要更多的病人。但从现在的趋势看,如果医院继续快速扩张,就很有可能出现没有病人活不下去的情况。
②
虽然总诊疗人次增长速度下降了,但每年就医的数量依旧非常庞大。加上老龄化、慢性化,医疗费用持续上升的趋势不会改变。总费用突破
4
万亿就是说明。
③
综合前面两点说明,建更多医院,无法改变现状。更多医院只不过是把总量大致稳定的病人平均到更多机构而以,既不能改变就医结构,也无法降低医疗费用。
总结起来,通过
2015
年的数据可以看到,我国医疗体系也许正在经历一个重要拐点。这个拐点表明,通过建医院这种疾病治疗为中心的方式已经出现颓势。或许,一个去医院中心化的时代真的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