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头条资讯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医生:不要错把胃癌当胃炎,身体若有5变化,或是癌症发出的预兆

健康解读者 发布时间:2025-10-08 18:12 0次浏览
关键词:癌症

胃癌早期确实容易与普通胃炎混淆,但仔细观察身体信号,还是能发现蛛丝马迹。这些细微变化就像身体发出的摩斯密码,读懂它们或许能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

一、容易被忽视的5个危险信号

1、持续性的消化不良

普通胃病引起的腹胀、嗳气通常在用药后会缓解。如果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饭后胀满感,特别是伴随食欲骤减,就要提高警惕。数据显示,约65%的早期胃癌患者首发症状就是长期消化不良。

2、体重莫名其妙下降

没有刻意节食或运动,一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5%,这种异常消瘦要当心。癌细胞增殖会大量消耗体内营养,同时影响消化吸收功能。有位患者半年瘦了15公斤,一直以为是工作压力大,结果胃镜检查发现肿瘤。

3、大便颜色变黑

排除动物血制品和铁剂的影响,如果排出柏油样黑便,可能提示胃部出血。血液在消化道停留时间较长时,血红蛋白会与硫化物结合形成黑色硫化铁。这种症状在中晚期胃癌中更常见。

4、吞咽时有阻塞感

肿瘤长在贲门附近时,会逐渐影响食物通过。早期可能只是吞咽干硬食物不畅,后期连流质饮食都困难。很多人误以为是咽炎或食道问题,做胃镜才能确诊。

5、疼痛规律改变

胃炎疼痛往往与饮食相关,空腹或饭后定时发作。胃癌疼痛则呈现持续性钝痛,且逐渐加重。服用常规胃药效果不明显,夜间疼痛影响睡眠更要重视。

二、三类高危人群要特别关注

1、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这种细菌会持续损伤胃黏膜,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而可能发展成肠上皮化生。建议感染者每年做一次胃蛋白酶原检测。

2、有胃癌家族史者

直系亲属中如有胃癌患者,自身风险增加2-3倍。这类人群建议40岁开始定期胃镜检查,比常规筛查年龄提前5年。

3、长期重口味饮食人群

高盐、腌制食品会破坏胃黏膜屏障,亚硝酸盐类物质更是明确致癌物。日常爱吃咸鱼、泡菜的群体要格外注意。

三、科学筛查比症状更可靠

1、胃镜检查不可替代

普通体检中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早期胃癌灵敏度有限。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2-3年做一次胃镜,高清内镜能发现毫米级的黏膜病变。

2、新型检测手段辅助

血清胃功能三项(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Ⅱ)能反映胃黏膜状态。幽门螺杆菌呼气试验也是重要参考指标。

3、病理活检定性质

发现可疑病灶时,医生会取芝麻大小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现在有染色内镜、放大内镜等技术,能更精准定位取材位置。

胃部不适别总归咎于“老胃病”,特别是出现多个危险信号时。及时就医检查,就像给胃部做次精密扫描,既能打消疑虑,也能抓住最佳干预时机。记住,早期胃癌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关键就在一个“早”字。

相关推荐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