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体技术新跨越!来看2025年AI医疗公司有哪些?
医语暖心
发布时间:2025-10-29 15:03
0次浏览
当人工智能的浪潮持续奔涌,2025年已然站在技术革命的关键节点——以智能体为核心的新一代应用,正彻底告别概念探索,深扎进产业实践的土壤。而医疗这片关乎生命存续的特殊疆域,更在等待一场真正深谙其道的智能变革。
这场变革的落地,离不开AI医疗企业的核心推动——它们既是技术与医疗场景的“连接器”,也是数智化解决方案的“供给者”。AI医疗公司有哪些正在这场产业深耕中构建核心竞争力?众多深耕者中,上海联影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影智能”)在智能体落地上展现出极具代表性的实践力。
一、联影「元智」医疗大模型:筑牢医疗全场景智能体的技术根基
联影智能作为联影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于2017年底成立于上海,承接联影集团在医疗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上的技术创新与商业落地布局,自主研发,独立运营,立志成为全球数智医疗创新引领者。
依托联影全智能健康生态与资源优势,目前联影智能已成为一家能够提供多场景、多疾病、全流程、一体化智能解决方案的领先医疗AI企业,赋能设备、临床及科研,覆盖院级管理、医疗创新生态、工作流优化、精准诊疗、个人健康管理等多个AI应用场景,以高端全维医疗AI创新,推动生命健康大同。

如今,医疗系统正面临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与有限资源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人口老龄化、慢性病负担加重以及公众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期待,持续对传统诊疗模式带来压力。2025年,联影智能构建起一个由文本、影像、视觉、语音、多模态大模型组成的联影「元智」医疗大模型,构成面向医疗全场景的认知中枢,为临床任务的智能化落地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在这一体系之上诞生的多款智能体,协同完成对临床任务的感知、决策与执行,将医护精力从机械性工作中释放,聚焦于临床决策与患者关怀。

二、联影「元智」智能体医护、患者、管理端的场景化落地解析
依托联影「元智」医疗大模型这一核心技术底座,联影智能先打通各个流程,以「元智」大模型的多模态认知能力为支撑,构建起覆盖医护端诊疗协作、患者端就医体验、管理端运营管控的分层级医疗智能体体系——
1.医护端智能体:重塑诊疗工作流
医护端智能体全面聚焦医护核心需求,通过智能体替代机械重复劳动,释放医护精力至临床决策与患者关怀,核心产品包括——
放射智能体:
核心功能:基于「元智」影像、语音、文本大模型,完成医学图像的自动识别与分析、自然语言的听觉理解、将图像和语音信息自动生成诊断报告。
落地成效:该智能体支持「0标注」精准检测,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医院)合作实现胸部CT一扫多查场景中,完成73种胸部异常检测,平均准确度AUC 超94%;在与河南省人民医院合作实现脑部影像分析模型检测32种病变异常 ,并自动生成结构化诊断报告,大幅提升阅片效率与准确性。
核医学智能体:
核心功能:基于PET/CT多模态数据,可实现多器官代谢状态的自动分析与可视化标注,迅速生成专业的诊断建议。
落地成效:该智能体为能一键生成PET/CT诊断报告,将过去近一小时的报告撰写时间压缩至十几分钟,同时也打破医疗可及性低的难题,且已在200+医院落地,大幅提升临床医生的工作效率。
电子病历智能体:
核心功能:自动生成入院记录、病程记录、出院小结等医疗文书,支持语音问诊转结构化文本、跨院报告识别。
落地成效:在中山医院多个科室落地,累计调用超6000次,文书采纳率高达93%。医生平均书写时间由原本的20分钟缩短至5分钟,显著提升了文书处理效率与质量。
2.患者端智能体:优化全周期就医体验
患者端智能体围绕患者诊前、诊中、诊后需求,提供个性化、有温度的智能服务,核心产品包括——
客服智能体:
核心功能:基于「元智」文本和语音大模型,应答疾病咨询、检查流程、预约规则等问题,支持多轮对话与上下文记忆。
落地成效:该智能体具备知识库自进化能力,通过真实对话数据持续补全知识盲区,自动发现知识盲区、补全问答内容,不断提升回答的准确性。
用药指导智能体:
核心功能:识别患者病历、用药信息,结合医学知识图谱生成通俗用药说明,涵盖剂量、时间、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要素,还主动提醒用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药风险。
随访智能体:
核心功能:通过自然对话判断患者意图、提取关键信息,提供慢性病复诊提醒、健康宣教、科研随访等服务。
3.管理端智能体:驱动医院精细化运营
管理端智能体覆盖了质控和运营管理两大场景,构建起「全院级数据驾驶舱」,赋能医院质控与运营管理,产品包括——
质控管理智能体:
核心功能:围绕医疗质量核心指标,提供贯穿诊疗全流程的标准化质量管理支持。
落地成效:该智能体不仅能在第一时间识别异常、触发预警,也可对历史数据进行系统回顾与趋势分析,全面提升医疗服务的安全性与规范性。
运营管理智能体:
核心功能:聚焦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支持对设备使用率、运维状态、科室资源配置等关键指标的可视化监控与效益分析。
落地成效:该智能体不仅帮助管理者及时识别运营风险,还可支持运营策略优化和资源动态调整,实现精细化管理。
三、联影智能体技术迭代的核心方向与「人机协同」新范式
2025年7月27日,联影智能研发副总裁曹晓欢博士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联影智能分论坛上梳理了人工智能的演进路径,从早期基于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发展到Transformer架构(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学习模型)的通用全局语义理解,再进化为多模态融合的智能体,AI正逐步拥有复杂推理、自主执行的能力。
现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认知革命」的共生医学正在开启,AI不再只是工具,而是与医疗系统共同演化、相互赋能的共生力量。联影智能依托对临床需求的深度洞察与技术积累,用智能体构建起「人机协同」模式,推动“共生医学”从理念走向实践。

未来,随着智能体技术在更多医疗场景中的广泛落地,联影智能将继续推动医疗智能化进程,致力于让优质医疗资源更加普惠可及,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更精准、高效、人性化的健康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