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每天都觉得很累很困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21-05-3177656次播放

视频内容:

这类症状的病因有精神心理上的,器质性的因素,比如电解质的紊乱,乏力在神经系统上,表现为肢体的无力,仅为乏力鉴别有没有发热、内在的炎症,其他各个器官系统的疾病、消化系统的疾病、贫血。

出现乏力之后,首先要进行自我的调整,看它持续的时间,经过调整后症状有没有消失,如果没有消失,一定要就诊来进行相应的检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02:19
睡觉睡得很沉怎么回事
睡觉睡得较深沉,往往是大脑神经系统的一些疾病的表现。生理状态下也可能会出现睡眠睡的较深沉的情况,如白天劳累过度,晚上可能睡觉时睡得较深,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的反应。在病理的情况下,各种各样的原因引起的脑部疾病,影响到脑的功能时,大脑皮层兴奋性下降时,此时往往有睡觉睡得较深沉的情况。另外,大脑皮层功能下降,这种状态有各种原因能够引起,其中包括一些代谢性的疾病,如代谢性的酮症酸中毒、感染性疾病,都会引起来大脑皮层功能的下降,出现嗜睡,睡觉较深沉的情况。另外,部分的癫痫也可能会出现,睡觉较深沉的情况。
02:49
为什么总觉得很累
总觉得很累,是身体的能量代谢低下出现的一种感受。一、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过度,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就会感觉特别累。二、缺氧。尤其是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情况下,因为上呼吸道相对狭窄,身体出现缺氧的过程,会感觉身体很累的情况。三、贫血、有胃病、慢性胃炎、身体铁吸收不良或有慢性失血的情况,如痔疮或月经量大,身体处于慢性失血的情况,末梢神经失去血液的濡养,也会感觉到特别的累。四、甲状腺功能低下使能量代谢偏低,也会出现特别累的情况。
宝宝退热贴一般要贴几个小时
当小宝宝发热以后,外用退热贴是一个比较常用,也相对来说比较好用的物理疗法。退热贴的原理是迅速的、起到局部退热的作用,通过化合反应带走一些热量,起到退热的作用。宝宝退热贴,实际上在临床应用的时候,一般4-6个小时,就要给孩子更换一下。如果贴的时间特别长,很多时候,退热的效果就不太明显了。所以,对于退热贴的使用,大家要注意,一般4-6个小时需要进行更换。另外,退热贴也有有效期,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先看,是否还在有效期范围之内。如果超了有效期的范围,这时候就不建议家长再给孩子使用。还有就是,对于宝宝在用退热贴的时候,要注意一个小窍门。为了起到更好的退热作用,退热贴不是常温使用的。一般来说,如果宝宝有发热,可以预先把退热贴放在冰箱的冷藏区,稍微给它进行降温,进行冷藏。当宝宝发烧温度上来需要使用的时候,再把它贴到孩子的额头、腹股沟、腋窝等位置。贴到这些地方,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使退热贴的作用发挥的比较快,而且效果也会更加持久一些。家长在使用的时候,不妨试一试这个小窍门。
语音时长 02:18

2021-07-09

103453次收听

每天乏力没精神想睡觉咋办
这种慢性疲劳的感觉,首先要明确有没有心理上的因素,也就是最近的生活比较紧张,压力大、有焦虑的情绪存在,所以导致了这一段时间的没精神,如果有这种情况的话,一定要进行自我的心理调整。白天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保持良好的睡眠方式,睡眠时间和睡眠习惯,这样的话可以及时的补充体力。如果除外了以上的因素,就需要考虑有没有其他的问题,比如血压的波动也可以导致乏力,血糖的过高或者过低可以引起没有精神,甚至其他的一些相应的疾病。困乏感是神经系统一个不特异的临床症状,那么这种状况需要鉴别的因素非常多,你要关注自己身体上的一些变化,比如有没有平时饮食的挑食情况,或者大便发黑这种缺血的情况,有没有平时的头疼、恶心,有没有胃肠道的一些问题。不论是神经系统的疾病或者消化系统的疾病,甚至是心脏的疾病,那心脏心肌的缺血,不单单是可以引起心绞痛的症状,心慌等等,它也可以出现乏力的症状。尤其是心衰的患者,早期可以出现困倦乏力,还有一部分肾脏病的患者也是出现这种类似的困倦感,所以这种疲劳困倦感它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就是说精神性相关的,没有其他的器质性改变,但是也可以出现在其他任何一个系统的疾病当中。所以当出现之后要进行自我的调节,必要的时候一定要进行相应的检查来进行鉴别。
语音时长 02:16

2021-07-09

71367次收听

喝酒犯困是为什么
喝酒后出现犯困的症状主要是由于酒精会对大脑皮层活动起到抑制性的作用,这能够起到麻醉的效果,到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越高,麻醉的效果就会越明显,人体就会呈现出深度睡眠的状态。其次,乙醇还会影响糖代谢,抑制糖原异生,使得肝糖原明显的下降,导致低血糖,这也会使得患者出现嗜睡、犯困的临床表现,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尽量的避免饮酒过量,长期酗酒会对大脑造成一定的损害,如果在饮酒后可以通过多饮水促进体内酒精的排泄。
语音时长 01:07

2021-05-21

92904次收听

老年人犯困是什么原因
老年人犯困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要考虑与休息不好有关,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的睡眠时间会相对的缩短,容易出现入睡困难,容易早醒,失眠多梦的情况,这就会导致白天精神倦怠容易犯困的现象。其次,老年人往往具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血液粘稠,导致血液流速减慢,脑细胞处于慢性的缺氧过程,也会引起犯困,精神倦怠的临床症状,另外,还需要考虑患者是否有脑供血不足,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抑郁症等疾病因素,这些疾病往往也会造成患者出现犯困的现象。
语音时长 01:07

2021-05-21

97409次收听

疲劳综合征是什么意思
在患有疲劳综合征以后身体和心理都会出现异常。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因为生活的压力过大而造成身体的不适。并且体内的内分泌以及精神也会有所错乱,导致心情抑郁、疲惫等情况出现。在患上疲劳综合征以后会有明显的心理症状和生理症状出现。
疲劳综合征的发病原因
疲劳综合症的发作和很多原因都有着直接的关系,通常需要根据个人的情况来进行判断。较为常见的病因主要由睡眠时间不足、缺乏运动、饮水量不足以及疾病因素等因素导致,平时应注意劳逸结合,保证自身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慢性疲劳综合征如何调理
慢性疲劳综合症在调理方面可以选择中西医方法相结合进行调理,首先要保证生活以及饮食习惯的规律性,不要过度的熬夜,可以适当的做一些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如果自我调节无法缓解,需要到医院选择药物或者是理疗等干预性的调养,但是单一的调养方法并不奏效,需要多种调养方法相结合才行。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怎么引起的
引起疲劳综合征有:病毒感染,该因素并非引起疲劳综合征的主因;压力增大,生活节奏过快,过度用脑等导致神经内分泌紊乱;周围环境,如有毒化学物质及饮食因素等导致慢性疲劳;社会和心理应激因素导致慢性疲劳。了解这种疾病的病因就要及时改善。
浑身无力是怎么回事
浑身无力是一种常见症状,它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因为某些病因而产生的。能造成浑身无力的病因非常多,比如我们日常常见的感冒、急性感染或者肝脏功能出现问题,都可以导致浑身无力。另外,贫血也可以浑身无力,当然神经科的病,像焦虑、抑郁,也可以导致浑身无力。
疲劳综合征的概念
疲劳综合征的概念是一个慢性进行性的、虚弱性的,以疲劳症状为主的综合群。针灸能够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因为病症本身在疲劳综合征的形成和发生当中,现在的病因有不明之处。但是跟病人长期的工作劳力紧张、情绪的不畅以及体质的偏虚偏弱、阴阳失衡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针灸调整确是在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减少机体的情绪的失常、调整人体容易疲劳的相关环境、解决机体功能低下等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正由于这些优势也就能够治疗疲劳综合征,针灸是治疗疲劳综合征的一个重要有效的方法。
语音时长 01:39

2018-11-16

59226次收听

01:58
疲劳综合征是亚健康吗
疲劳综合征属于亚健康中具有典型症状特点的疾病。亚健康就在于病与疾病之间,向前走一步是疾病,向后退一步是属于亚健康。在亚健康当中,疲劳综合征是特定的症型,它是属于亚健康,但是又不完全等同于亚健康。亚健康主要是指机体查不出什么疾病,但是自己有感觉,把它称为亚健康。但是疲劳综合征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又是特定的综合群,因此它可以放在亚健康之内,也可以不放在亚健康。所以,疲劳综合征还是要重视,不要完全等同于亚健康去对待。
03:04
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调理方法
总之平时如果正确地运用中医保健方法、针灸方法就能够取得疗效。中药可以用八珍汤、归脾丸、加味逍遥丸等联合的调制,也可以把几种中药分别进行替换应用。中医认为,疲劳综合征从辨证角度讲,是脾肾两虚或肝郁脾虚或心脾两虚。调理主要根据症型来进行调整。如果年龄偏大、中年以上一般是脾肾两虚偏多,可以用中医针灸、中药方法进行调治。中医针灸方法主要是脾经、肾经加上关元穴、气海穴、脾腧穴、肾腧穴进行针刺或者艾灸。如果肝郁脾虚,中青年比较多,可以通过疏肝健脾方法治疗。脾经像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肝经的气门穴、行间穴以及背部的肝腧、脾腧来进行调治,用平补平泻法。如果心肝气郁或心脾两虚,可以适当再加上心经的腧穴,要泻神门穴、内关穴、加上心俞穴,另外再加上脾腧、肝腧或气海穴、足三里穴等。
02:43
怎样预防疲劳综合征
要预防疲劳综合征,必须要减少长期处于紧张疲劳下的工作、学习的状况。此外,平时还要适当的锻炼提高体质;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避免患得患失,期望值不要太高,保持心情的愉快,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够有效的预防疲劳综合征的发生。疲劳综合征的病因主要与疲劳有关。曾经研究和调查表明,疲劳跟很多的职业有关,比如司机长期的紧张,眼睛要盯着马路、看着红绿灯,由于工作劳动强度大、时间长,长期的紧张发展会成疲劳综合征;还有航空、航天、航海运动员,这类人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还有考生高考前长期的复习,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