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哺乳期乳腺炎的症状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9-12-1054565次播放

视频内容:

乳腺炎绝大多数的乳腺炎都发生在哺乳期。哺乳期的乳腺炎是由于乳房里面的乳汁引流不通畅,导管堵塞造成的乳汁引流不通畅。第二个原因就是细菌要进去,细菌会通过乳头进去的。再一个就是乳头乳晕被新生儿咬破了,顺着伤口进去造成的乳腺里面的细菌不断繁殖就形成了炎症。

乳腺的炎症表现基本上是几种,表现为红肿、痛、热、还发热、体温发烧。这都是她的表现,这些表现综合形成的乳腺炎。当然乳腺炎有程度不同,有的比较轻,她的表现得不那么全,也比较轻。有的比较重,所有的表现都存在。所以乳腺炎的表现多种多样,根据她的病情的不同,表现的轻重也不一样。大多数的乳腺炎需要抗生素治疗,有的严重的可能需要手术切开引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03:20
乳头边上长了小肉粒是为什么
乳头边上长了小肉粒经常发生在哺乳期和产后的女性,这种小肉粒称为蒙氏结节,是完全正常的生理现象。这种小肉粒经常表现在乳头周围、乳晕上方的比较低矮的凸起,轻轻触之没有疼痛、不适,可能会有数个到数十个不等。还有一种情况,是在乳头上方长了小肉粒。这种位置并不是在乳头的边上,称为乳头的赘生物。这种小肉粒经常和乳头有一个更细的蒂来相连接,有的蒂会长一些,比如一公分左右,有的蒂会短一些,几毫米。这个时候这种小肉粒可以考虑做小手术拿掉,避免不小心在洗澡、活动的时候,造成小肉粒脱落。脱落之后可能会有轻度的出血、疼痛。所以,通过很安全、很小的手术拿掉,术后缝一针或用电刀烫一下止血,很快就会愈合。
02:52
女性肋骨左侧疼是怎么回事
女性肋骨左侧疼常见的原因有:一,乳腺的疾病;二,胸壁和胸廓的疾病;三,心脏的疾病;四,肺部的疾病。乳腺的疾病,如女性最常见的乳腺增生、乳腺的肿瘤。第二常见的是心脏的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梗塞。第三是肺部的疾病,如临床上常见的各种肺炎,包括现在比较少见的一些结核引起的肺部的炎症,或是结核性胸膜炎等,都有可能会引起左侧肋骨的疼痛。第四有些病人是肋软骨炎,或者其它肋骨外伤引起的一些疼痛,根据不同的情况要去做相应的处理。
乳腺炎能彻底根治吗
女性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身体的话,是很容易患上一些疾病的,而乳腺炎就是我们身边比较多发的一种妇科疾病,所以我们应该及早的治疗这种疾病,那么乳腺炎能彻底根治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医治愈此病的方法
乳腺炎的几大危害
女性疾病里面这个乳腺炎是很常见的,多数是一些女性朋友不注意自己乳房的卫生情况引起的疾病。乳腺炎的危害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简单的,对于身体的危害是很大的。如果对于这个乳腺炎的危害不了解的话,可以看看下面介绍的乳腺炎的几大危害?
哺乳期出现4个症状是乳腺炎
乳腺剧烈疼痛伴有触痛常为乳腺炎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多见于初产妇,以局部疼痛和全身性疼痛症状为主。哺乳期患者因为乳头易被吸破,细菌可由此快速入侵,乳汁瘀积,易于细菌繁殖而发病,必须予以重视,只有让乳汁流动,才能防止乳腺炎的进一步恶化,那么,下面就是哺乳期出现4个症状是乳腺炎。
乳腺炎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治疗乳腺炎要保持乳汁排净的状态,因为乳汁是很好的培养基,只有把乳汁排尽才能很好地来控制细菌的感染。使用针对细菌感染的药物,可以选择的抗生素包括头孢类或者青霉素类等,对金黄色葡萄菌群等常见的细菌感染都是有较好疗效。对于已经形成脓肿的患者,需要手术切开引流,把脓汁引出来,再进行全身治疗。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乳腺局部细菌感染的表现,常见于初产妇、哺乳期。服用抗生素时,尤其是对于继续哺乳女性,要注意乳汁可能会分泌抗生素,从而对婴儿有一定的影响。非哺乳的女性可以应用敏感且有效的抗生素。乳腺炎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采取一些不同的治疗方式,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语音时长 01:29

2020-03-16

61772次收听

乳腺炎打多久针才好
打针治疗乳腺炎通常需要7到10天才能好转,不过每一个患者的病情都是不一样的,打针时所用的药物也有差异,所以说具体需要打多久的针并不确定,需要看炎症的消退情况。大多数的患者7~10天就能好,但如果病情严重,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乳腺炎没好可以回奶吗
乳汁淤积是乳腺炎的重要原因。乳腺炎患者早期感乳房胀痛,继而局部皮肤发红,出现硬块,压痛明显。可有寒战、高热、腋窝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高等。治疗不当常引起化脓。在乳腺炎早期,可以母乳喂养,因为停止哺乳不仅影响婴儿喂养,并且进一步增加了乳汁淤积的机会。所以,在感到乳房疼痛、肿胀甚至局部皮肤发红时,一定要注意排空乳汁。乳腺炎早期,并不需要停止母乳喂养,而且是积极给孩子喂奶减轻硬块,促进硬块消退,如果奶水孩子吃不完,还可以用吸奶器协助排空乳房,也可以应用手法或器具挤奶,尽量将乳汁排空是消除硬块最有效的措施;同时,可以局部按摩、理疗和湿热敷,这对早期炎症有效。在乳腺炎早期通过积极喂养、局部按摩理疗和湿热敷等方法促进乳腺管通畅后,乳腺炎可以痊愈。乳腺炎没好尽量不要回奶,回奶可能会加重乳汁淤积,加重乳腺炎,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乳腺脓肿,进一步加重病情。
语音时长 01:35

2019-12-31

55098次收听

乳腺炎反复发作的原因
乳汁淤积是急性乳腺炎发作的首要原因。哺乳后乳房变软是因为乳汁在正常排出,当乳汁量过多时,宝宝很难将两侧乳房的乳汁吸吮出来,过度充盈的乳房是乳腺炎发生的高危因素。有些妈妈的乳汁过量,是因为过度挤奶、泵乳引起,乳汁被越挤越多,乳房充盈间隔时间越来越短,导致乳腺炎反复发作。应对措施:在哺乳时,应让宝宝在一侧乳房彻底吸吮后,再换另一侧乳房。判断标准为,哺乳后乳房松软,没有疼痛及硬结。如果宝宝在另一侧乳房只是简短的吸吮,可以过1-2个小时后,等这侧乳房有涨满的感觉时,挤奶一小会儿到乳房感到舒服即可。注意!切不可拼命挤奶,这样只会让乳汁越来越多。持续一段时间的排奶,导致两次挤奶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下次哺乳记得要从这侧乳房开始。另外,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也会诱发乳腺炎反复发作:一次的乳腺炎未完全恢复再次加重,饮食含脂肪量过多或含钠盐过多,乳头破损,贫血,过于劳累或压力太大。
语音时长 01:51

2019-12-31

54479次收听

乳腺炎发热怎么退热
乳腺炎发热要通过喂奶、吸奶器或手动挤奶等方式尽快排空乳汁,待乳汁排空后体温自然下降。乳汁淤积是乳腺炎重要原因。乳腺炎患者早期乳房胀痛,局部皮肤发红,出现硬块、压痛明显。可有寒战、高热、腋窝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高等症状存在,治疗不当常引起化脓。乳腺炎早期,单纯乳汁淤积造成发热可达到38甚至40度。处理得当,乳汁通畅后体温可很快降下来;处理不当乳汁进一步淤积造成感染并持续高热。早期发热不是感染,38度可以喂奶。若停止喂奶不仅影响婴儿喂养,且进一步增加乳汁淤积,加重病情造成感染。感到乳房疼痛、肿胀甚至局部皮肤发红时,注意排空乳汁。乳汁排空后,体温自然下降。乳腺炎早期要积极给孩子喂奶减轻硬块,促进硬块消退,有利于乳腺炎治愈。若奶水孩子吃不完,可用吸奶器协助乳房排空或应用手法挤奶,尽量将乳汁排空;同时,可局部按摩、理疗和湿热敷,肿块消退后体温会随之降下来。若高热持续且肿块进一步加重,建议到医院就诊。
语音时长 01:46

2019-12-31

57117次收听

02:29
乳腺炎的饮食禁忌
乳腺炎的饮食禁忌尽量不能吃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过冷、过热、腥、辛的食物,大量的异种蛋白的食物。在中医上,这些食物被认为是发物,刺激局部生长的食物,患者吃食物要因人而异,比如本身对羊肉有反应,局部就容易产生疙瘩或疙瘩容易破溃,就不建议去吃。乳腺炎患者要注意合理的饮食,不主张特别的饮食,仍然是主张健康合理的饮食,就是合理的营养素的摄入。乳腺炎主要表现为局部感染的症状,因为细菌感染引起了局部炎症,在饮食上并没有禁忌。
02:30
乳腺结节吃什么
乳腺结节吃些有健康、合理、多样化的饮食。饮食的要求也是要根据个人来制定不同方案,有的结节患者患有其他疾病,或对某些食物过敏,如果患者吃羊肉后会产生包块,就不建议吃羊肉制品,食物只是营养治疗,并不是根本治疗方式,结节是要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不能单纯靠食物进行治疗。在饮食上,对乳腺结节患者并没有特别的推荐,没有预防和治疗结节的食物。
乳腺炎吃哪些药
在乳腺炎初期时可通过一些手法或通乳的方法等方式,给予病人一定的帮助。但是到了相对比较后期的时候,在西医里可能需要大剂量的抗生素来对患者进行输注,输注的时间可能需要七到十四天,然后会起一定的作用。还有一种办法就是中医中药,有一些中药的口服,以及一些中药的外敷,其实有时候比较有疗效,比如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院,东直门医院等,都有一些效果比较好的口服以及外敷的中医方子,能对乳腺炎患者起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有时临床医生会建议患者找中医进行调理,因为中医的传统医学在这方面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它的效果甚至比西医的效果要更好一些。
语音时长 01:05

2019-12-09

51945次收听

02:22
乳腺炎有脓肿怎么办
乳腺炎一旦发生脓肿,主要的处理原则就是通畅引流。因为乳腺炎脓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细菌繁殖体,以及排出物、组织的渗出液。如果不将脓肿进行通畅引流,就会发生局部的感染。乳腺炎患者形成脓肿后,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一、吸出脓肿,可以通过注射器,或者是其它负压吸引的方式,在脓肿局部开一个小口,把脓肿引出。二、切开引流,这是最通畅的引流,但由于要进行简单的开刀,即在肿物表面最易引出的地方划一个小口,然后做脓肿的引出、填塞引流物,所以这种方式相对创伤会更大。
初乳,人生的第一次免疫
初乳,是产妇分娩后最初几日内分泌的乳汁,颜色淡黄、粘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初乳的分泌量虽然很少,但对于正常的新生儿来说,已是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