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过敏性鼻炎的最佳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21-06-1092604次播放

视频内容:

最佳的治疗方案称为四位一体。

第一、患者要进行相关的知识储备,要进行患者的教育,让患者认识过敏性鼻炎对身体影响非常大。

第二、治疗方案是进行药物治疗,药物包括鼻喷激素类的药,起效相对时间慢一点,但是药效是非常强的,包括鼻喷的抗组胺药,该药起效是比较快的,包括口服的抗组胺药,该药很快能起效,药的副作用不大,主要有可能会引起嗜睡。

第三、进行免疫治疗,少量多次让患者接种疫苗,让患者产生耐受。

当然,最重要一点是避开过敏原,对什么过敏,尽量少接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过敏性鼻炎和普通鼻炎的区别是什么
过敏性鼻炎是由于过敏源过敏诱发出现的症状,会有明显的打喷嚏,喷嚏多的时候是一个接一个,会流鼻涕,鼻涕不是少量的粘涕,而是像稀水一样的。有的病人严重过敏性鼻炎发作的时候,就像水龙头打开,鼻涕滴答就滴下来了,流鼻涕的症状非常严重,而且它不是粘涕,是稀鼻涕,同时还有鼻痒的症状,不光鼻子会出现瘙痒,眼睛也可以出现瘙痒,耳朵也可以,包括咽喉都可以,包括气管出现刺激会出现哮喘的症状。一般的鼻炎患者朋友,都不会有这些症状的,但鼻堵,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朋友,发作的时候鼻子堵得非常明显,但不发作的时候,鼻子就通气了。但是一般的慢性鼻炎或者是感染性鼻炎,这些鼻炎患者朋友经常处于一个鼻堵状态,这是两个鼻炎的主要区别。
语音时长 01:21

2021-07-09

103705次收听

冬季过敏性鼻炎应该怎么治疗
冬季过敏性鼻炎的治疗,跟其他季节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其实是相类似的。唯一的区别就是冬季天气非常寒冷,患者在去室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要把自己的衣服穿得厚一点,同时要戴上口罩,防止冷空气刺激鼻腔,而诱发、加重临床症状。其他的治疗像用抗组胺药,用鼻喷激素,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用洗鼻子,甚至进行脱敏治疗,免疫治疗,这些各个季节的患者都是适用的。所以,对于冬季的患者朋友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注意保暖,防止鼻腔直接吸入湿冷、阴冷的空气,这样会加重病情,其他的药物该使用使用。通过这些综合的治疗,能够很好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即使在冬季,鼻炎的临床症状,也可以很好地有效地进行控制,而不用担心到冬天,鼻炎是不是就没有办法。我们分析原因对症下药,通过药物也能够把临床症状,控制的非常好。
语音时长 01:15

2021-07-09

62457次收听

01:58
过敏性鼻炎会遗传吗
过敏性鼻炎是否遗传可根据以下判断:1、过敏性鼻炎患者的过敏体质具有一定遗传性;2、过敏性鼻炎并非遗传性疾病,需在一定环境下接触过敏原后才可发生;过敏性鼻炎是接触过敏原后,在人体鼻腔细胞表面产生一种化学物质,当再接触过敏原后而导致一系列的过敏反应。因此过敏性鼻炎与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不同,并不具有传染性。
02:00
过敏性鼻炎鼻涕带血是什么原因
过敏性鼻炎主要症状是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堵,本身不会直接引起鼻子出血,但由于鼻腔的黏膜,有丰富的血管床,可能会有鼻出血的存在,特别是过敏性鼻炎出现鼻痒,抠鼻后会诱发出血,打喷嚏时,血管压力增加也会诱发鼻出血。如果使用一些鼻喷的激素类的药物,副作用非常小,但有一个缺点,有可能会引起鼻腔黏膜的干燥,引起涕中带血。如果以上因素都排除了,患者还有鼻出血,建议到医院,进行规范的检查、诊断和治疗,排除其他的疾病,比如鼻腔有肿瘤、血液有问题等。
02:15
如何预防过敏性鼻炎发作
预防过敏性鼻炎发作,最主要的方法就是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果避免不了就要早期用药来预防它发作。第一、避免接触过敏原,患者可以做过敏原的筛查,确定对什么成分过敏,如对花粉过敏或对蒿草过敏,生活当中就尽量避免接触。到了季节可以戴口罩;如果对动物毛发过敏,家里尽量不要养猫养狗;对尘土、螨虫过敏,定期对家里的床单、被罩清洗,经常晒太阳。第二、药物治疗,特别是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因其每年到特定的时间发作,建议患者提前用药,做好预防。
如何预防过敏性鼻炎发作
生活中想要有效预防过敏性鼻炎发作,首先要注意季节的交替,尤其是在春秋两季的时候,因为春季花粉比较多,而秋季灰尘比较大,所以过敏性鼻炎发生的概率比较高,在春秋两季可以做好防护工作,降低出门的次数,这样可以很好的预防过敏性鼻炎发作。平时家中可以经常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流畅,还可以在房间中放一个空气净化器或者是加湿器,这样也能预防过敏性鼻炎。其次可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在饮食上保证清淡卫生健康,少吃一些辛辣刺激或者油腻的食物。每天可以用冷水或者是盐水来清洗鼻腔,降低鼻腔的敏感度。要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不要熬夜,多休息,这样也会起到预防过敏性鼻炎的作用。
语音时长 01:05

2021-01-21

86276次收听

过敏鼻炎传染吗
过敏性鼻炎不传染。过敏性鼻炎是一类因接触过敏原引起的鼻粘膜非感染性疾病,其本质是一类过敏反应,不具有传染性,其发病与过敏性体质及环境因素相关。由于环境因素在该病发病中起到主要作用,因此对于过敏性鼻炎的患者需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注意休息,个人用品尽量不混用,从而避免接触过敏原。于此同时,在个人能够耐受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增加免疫力,改善体质。饮食上避免食用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等),注意清淡饮食。过敏性鼻炎虽不具传染性,但仍需重视,积极治疗,避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语音时长 01:21

2020-12-10

95871次收听

春季如何预防过敏性鼻炎
由于我们好多朋友不太注意自己的个人健康,所以很容易就会患上过敏性鼻炎,这种疾病治疗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患者在治愈之后如果保养的不好还是会再次复发,所以我们一定要将这种疾病预防起来,那么春季如何预防过敏性鼻炎呢。
过敏性鼻炎要怎么缓解
过敏性鼻炎的缓解主要指的是缓解过敏性鼻炎的症状,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包括发作性的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鼻塞、鼻痒,个别人还有眼睛发痒、流泪等症状,因此过敏性鼻炎的缓解主要是针对这些症状。一般的话我们将采取药物治疗,规范的药物治疗是缓解过敏性鼻炎症状或者控制过敏性病症的主要方法,包括使用一些抗组胺药物,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口服的抗组胺药物可以使用,同时还有一些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像孟鲁斯特也可以使用,这些都是口服药物。如果有的人不愿意用口服药,也可以采取一些鼻喷的药物,像一些鼻喷的激素,有很多鼻喷激素,目前都可以在医院或者药店开到这些药物。除了鼻喷激素之外,还有一些鼻喷的抗组胺药物,这些药物能够比较快速的缓解和控制症状。但是总体而言,治疗过敏性鼻炎还是要经过医生诊治以后再使用这些药物,或者去药店买药的话,也应该有药师的指导下去使用。
语音时长 02:08

2020-01-02

59536次收听

03:10
过敏性鼻炎有什么症状
过敏性鼻炎主要有打喷嚏、流鼻涕、鼻痒、鼻塞这四大主要症状。可能伴随耳道瘙痒的症状。打喷嚏一般呈阵发性,当接触到过敏原时,首先会出现鼻痒或鼻部异物感,然后出现打喷嚏,一般是连打两个或两个以上甚至十几个,继而出现流清水鼻涕的状态。鼻痒的症状,有的人表现为鼻腔外部皮肤的瘙痒,或者鼻腔内的异物感。有时会扩散到面部的皮肤,然后出现眼部的瘙痒,常见于眼内角,会反复出现揉眼睛的症状。鼻塞的症状一般出现在打喷嚏、流清涕之后,也是过敏性鼻炎最常见的症状。还有一些不常见的表现,比如伴有双耳的耳痒、耳道瘙痒,但是检查却无耳部皮肤异样的改变,也是伴随过敏性鼻炎出现的症状,可以单一出现,也可以合并出现。
03:10
过敏性鼻炎自我治疗方法
过敏性鼻炎通过调节免疫力可以缓解发作。进行自我治疗,首先要进行明确的诊断,查明过敏原,阻断与过敏原的接触。其次,医生根据情况给出一些治疗建议,选用一些药物治疗的方法,比如抗组胺制剂或鼻喷剂等,根据过敏性鼻炎的严重程度进行选择。除了防护和阻断过敏原外,鼻腔冲洗也是预防和减轻过敏性鼻炎的一个方法。鼻腔冲洗一般选用生理性盐水或海盐水,清洁鼻腔内的过敏原物,减少分泌物,缓解打喷嚏的症状。同时减少户外雾霾天或浓度较高时候的户外运动,外出戴口罩等,清洁室内过敏物。自我治疗很难根治过敏性鼻炎,具体是采用中医或西医的治疗方法,要由医生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春季过敏性鼻炎如何治疗
春季过敏性鼻炎本身出现的几率较高,而且很容易出现在青少年身上,要想有效治疗这类疾病,避免接触过敏原非常重要,也可以选择药物治疗,当然从目前的医学上来看,最为有效的也就是一种脱敏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复发的出现。
过敏性鼻炎能根治吗
过敏性鼻炎根治的几率不大,尤其是长时间鼻炎,在短时间内完全治愈也是不合实际的。治疗过敏性鼻炎,最好是改善过敏体质,让患者脱敏以后,才能够治疗,治疗过敏鼻炎的最好方法是,避免接触粉尘和螨虫,对于病情恢复,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过敏性鼻炎鼻塞小妙招
在生活中,不少人会自己有或看到别人有着这样的烦恼,不停地打喷嚏、流鼻涕,时间持续很长,吃什么药都不见好,像感冒却又不是感冒,这种症状是什么原因?这种当然不是感冒,而是过敏性鼻炎的常见反应。通常,患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会出现长期且持续的打喷嚏或是流鼻涕而且精神萎靡的病况,十分影响患者自身的身体健康,对于正常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影响。这种情况下患者应当首先提高自身的身体免疫力,远离让自己过敏的源头,为自己制定相应有效的护理计划,就能有效地控制病症。那么应对过敏性鼻炎比赛的小妙招有哪些?
原来病是由境生
我们中国的环境日益恶化人人都能感受得到。不仅仅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污染严重,很多二、三线城市的空气质量、水环境、土壤环境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下面着重讲一下环境污染对健康的不利影响。2006年6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最新环境与健康报告,世界各地100多名专家的研究结果显示:24%的疾病由可避免的环境暴露造成;5岁以下儿童中33%以上的疾病由环境暴露造成;由于环境污染引发的疾病每年造成400万儿童死亡,其中大多数在发展中国家;每年有1300多万人的疾病死亡可归因于可预防的环境原因;由于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总疾病负担,超过室外空气污染的5倍(引自《中国质量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