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痛经吃什么好

发布时间:2019-08-1560791次收听

语音内容:

痛经,也是看疼痛的情况。如果痛经不是很厉害,能忍受不影响生活工作。就注意一下饮食,比如喝点热牛奶,吃点热乎的饭,喝点红糖水,另外要注意休息,休息也很重要。另外避免吃辛辣刺激的东西。

如果痛经严重,那么可以吃止疼药,对症治疗就行。一般止疼药有芬必得,然后有消炎痛。另外止疼片元胡止疼片都可以用。必要的时候肛门塞上一颗消炎痛栓 效果也可以,不妨试一试。如果痛经很严重,要到医院去诊治的,去诊治的。那么如果再严重要做B超除外器质性的病变,必要的时候还得手术治疗,或者宫内放节育器,曼月乐环也有很好的效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02:19
经期腰酸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导致经期腰腿酸痛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人是因为月经前期子宫充血变大,牵拉腰骶部肌肉韧带而引起,或因患有盆腔积液、盆腔炎、附件炎等疾病所致。以及经期身体素质较差,过于疲劳或受凉等。中医认为,经期腰部酸痛也是月经问题的症状之一,多为气血两亏、肝肾不足所致,此类患者除腰腿酸软以外,还多伴有小腹隐隐作痛、面色苍白等,多于经期或经期后1-2天出现。若为气血两虚,肝肾不足所致的腰酸痛,可用乌鸡白凤丸。服药期间注意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最好不吃萝卜、不饮茶。
03:13
来月经肚子不痛正常吗
很多女性来月经和正常的生活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来月经肚子不痛,反映体内的气血调和。因此,来月经期间肚子不痛是正常情况。痛经有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的不同。原发性痛经又叫功能性痛经,常常发生在青春期的女性,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继发性痛经属于器质性的痛经,多是发生在育龄期的妇女。常见的继发性痛经就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或者是子宫腺肌症。因此,来月经如果肚子不痛是正常的,能够说明体内的气血是调和的。如果出现了明显的疼痛,看是原发性痛经,还是继发性痛经,然后进行系统的检查治疗。
来月经可检查痛经吗
来月经可检查痛经吗?生理期出现痛经对于每一个女性都是最大的折磨,大家千万不要忽视痛经的存在,误认为忍一下就痛过去了,引起痛经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生殖器器质性病变,因此一旦长期出现痛经症状,一定要积极检查和治疗,那么,来月经可检查痛经吗?
得痛经会不会遗传
得痛经会不会遗传?痛经是不少女性朋友的常见病,那么关于痛经的一些基本知识大家又有多少的了解呢?痛经是许多年轻女性无法名状的苦恼,尤其对于育龄女性来讲,痛经会不会影响到以后的生育,对生育有没有影响?如果生育会不会遗传?这些成为她们所担心的问题。
02:19
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怎么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很多痛经背后的病因,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必要的时候进行手术治疗。药物可以选择口服避孕药、孕激素、GnRH-a等。若伴有巧克力囊肿,体积比较小,可以观察或药物治疗,但是如果比较大,通常是腹腔镜手术处理囊肿。如果对使用激素有顾虑或者是存在使用激素的禁忌证,或者使用激素疗效不佳的时候,可以考虑中医治疗。中医认为瘀血阻滞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痛经的主要原因,基本治疗的疗法是活血化瘀再配合疏肝理气、调经止痛,可以选择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丹莪妇康煎膏。
02:27
痛经有血块是什么原因
月经期,月经血排出不顺畅,往往就会出现痛经,也正因为月经血排出不顺畅,月经血在体内滞留的时间比较长,就很容易形成血块。当女性感觉到月经血通畅,就没有痛经的情况了。所以针对这种状况,可以服用一些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比较经典的就是中药经常会使用到的益母草,在服用了益母草之后,很多女性会觉得,月经血变得非常通畅,就不觉得有痛经,同时也没有大量血块涌出的情况。从西医的角度,可以考虑采用口服避孕药,在使用口服避孕药以后,妇女的月经血会减少,而且能够最大限度的去抑制痛经的发生,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来例假腹痛怎么办
有不少女人在来例假的时候,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出现腹痛的状况,此时必须要做好腹部的保暖工作,必要的时候还需要给自身的身体补充一些必要的矿物质元素。也可以考虑采用其他的治疗方法来缓解腹痛的感觉,较为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药物疗法以及指压疗法等。
姨妈来了肚子疼吃什么
姨妈来了肚子疼是痛经的表现,痛经与体内前列腺素水平密切相关,痛经患者体内前列腺素分泌量明显增加,前列腺素可引起子宫收缩,造成子宫缺血、缺氧而引起疼痛。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一般无器质性病变。继发性痛经的病因比较明确,常有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和肿瘤等引起。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是引起继发性痛经最常见的原因,多表现为痛经进行性加重。原发性痛经可以给予止痛药物如布洛芬、酮洛芬等进行治疗,生活要自律,不食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尤其是不能吃冷饮,注意保暖,多喝热的红糖水或者温开水,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月经血的排出,缓解痛经。要注意外阴卫生,经期注意外阴部的清洁卫生,防止病原体侵入体内。经期避免性生活。继发性痛经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语音时长 01:32

2019-12-31

61610次收听

为什么会痛经
痛经发生的原因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是指自月经初潮起即有痛经,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发生在月经前一天或月经来潮后不久,多见于未婚或未孕的青年妇女。引起原发性痛经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子宫口狭小、子宫发育不良或经血中带有大片的子宫内膜均可引起痛经。身体虚弱、有慢性病、精神紧张、感觉过敏的女性也常发生痛经。痛经与体内前列腺素水平密切相关,痛经患者体内前列腺素分泌量明显增加,前列腺素可引起子宫收缩,造成子宫缺血及疼痛。多发生在青春期女性,多在初次来月经后6至12个月发病。继发性痛经的病因比较明确,常有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和肿瘤等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是引起继发性痛经最常见原因,多表现为痛经进行性加重。原发性痛经可以止痛药物进行治疗,继发性痛经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语音时长 01:36

2019-12-31

48707次收听

月经来了肚子疼腰痛是怎么回事
女性在月经来潮期间出现肚子疼和腰疼有可能是痛经引起,也可能是盆腔炎症导致,痛经分为继发性痛经和原发性痛经,所以继发性痛经女性有可能是卵巢巧克力囊肿引起,也有可能是子宫腺肌症导致。如果女性在月经来潮期间,周期性出现下腹部疼痛,月经干净以后又能自然缓解,腹部疼痛不是特别严重,而且月经量又少,还伴有明显的血块出现,可以通过艾灸下腹部,同时喝红糖水进行缓解。如果疼痛特别严重,可以考虑服用布洛芬或者吲哚美辛片缓解疼痛,还可以考虑口服元胡止痛片或者逍遥丸,也具有一定的缓解痛经作用。
语音时长 01:34

2019-12-31

53690次收听

痛经是什么引起的
引起痛经的原因比较多,有可能是盆腔炎症引起,也有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还有的女性则是属于原发性痛经。如果平时没有痛经症状,只是这次来月经才出现肚子明显疼痛,而且是出现小肚子中间的持续疼痛,还伴有肛门下坠感觉,这时就要考虑可能是盆腔炎症导致的表现,最好要去医院检查彩超,并做妇科内检来判断,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做血常规检查。如果女性是出现肚脐局部的疼痛,而且是阵发性,同时还伴有大便性状的改变,那就要考虑可能是由于急性肠炎引起,而跟月经没有任何关系,通常都需要做大便常规检查。如果女性是出现转移性的右下腹部疼痛,而且还伴有腹部的反跳痛和压痛,那就很可能是阑尾炎症导致。如果女性是周期性的,在月经来潮出现下腹部疼痛,就称之为痛经,可能是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导致还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到卵巢上而引起。
语音时长 01:42

2019-12-31

55916次收听

什么方法能快速缓解痛经
我们一般讲有了痛经的病人如果经常发作,一定要检查清楚自己痛经的病因是什么是原发性痛经还是继发性痛经。妇科里边到底有没有相关的妇科疾病引起的痛经,如果是有疾病一定要及时的做相应治疗,这种治疗及时防患于未然。平时就要做相应药物的口服或者治疗的话,就不能等到它发作痛苦的时候马上去缓解,当然你可能忽视了这一点。真的发作了特别严重的痛经要想缓解,先从简单的方法做起、比如说喝个热的红糖水,热水袋敷一敷肚子暖一暖身子也可以加上热水泡脚,这些方法都不行的话,可能需要吃点去疼片,最重的人可能还需要打止疼针,(甚至)最严重的还有打杜冷丁,这都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这样做的。
语音时长 01:10

2019-12-06

55828次收听

02:13
吃什么缓解痛经
患者要根据痛经产生的原因选择对应的治疗药物,如果是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等疾病造成的痛经,那么就应该吃相应的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才能缓解痛经。如果是因为局部的前列腺素水平过高造成的原发性的痛经,可以用一些前列腺素的抑制剂。如果说因为胃肠道的蠕动增加造成了腹泻,因为胃肠道的原因导致腹痛可以吃一些缓解胃肠道痉挛的药物。在饮食上尽量避免吃生、冷、辣这一类的食物,也能够缓解痛经的症状。另外还可以喝一些有温补作用的红糖水或者是姜糖水,既能补充能量还可以缓解痛经。总而言之要缓解痛经的症状,就要吃那些能够温补的食品,尽量不要吃那些生冷硬的食品。
月经期痛经怎么办
月经期痛经很大程度,是保暖工作不到位、心理负担较大等引起的,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最好从根源上下手。如果身体有慢性疾病,需要优先治疗,对缓解痛经有帮助。如果自己心理负担较大,可以接受卫生常识宣教,了解到真正的月经,不让自己被恐惧困在牢中,走不出来。
痛经的中医药外治法
敷脐疗法,是指将药物经过加工后贴敷于肚脐中,使病情得到缓解乃至痊愈的方法。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并且脐下无脂肪组织,皮肤和筋膜、腹膜直接相连,极有利于药物的穿透及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