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慢性前列腺炎能治好吗

发布时间:2019-10-1456542次收听

语音内容:

慢性前列腺炎主要分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和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两种类型的前列腺炎只要经过正规的规律的治疗,都是可以治愈的。只是相对来说治疗要困难一些。

对于慢性细菌性的前列腺炎,我们需要通过前列腺液的培养及药敏检查,先明确引起前列腺炎的致病菌以及敏感药物,再来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规律的治疗,一般需要用药4到6周,多数情况下患者慢性前列腺炎都会得到良好的控制。而对于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我们需要加强生活护理,注意饮食清淡,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久坐、憋尿,控制性生活的频率,必要时需要进行物理治疗,比如温水坐浴、局部按摩、微波、短波等治疗。

通过药物物理治疗以及加强生活护理,多数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是可以治愈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无菌性前列腺炎吃啥药
无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前列舒通胶囊、癃闭舒胶囊、热淋清颗粒等药物。无菌性前列腺炎可能与长期久坐、辛辣饮食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尿频、会阴部胀痛等症状。
02:52
小便到最后有白色液体怎么回事
多种因素可以导致小便到最后有白色液体。流出的白色液体是前列腺液。如果前列腺液流出的比较多、量比较大,一般考虑慢性前列腺炎。如果患者还有尿频、尿急、会阴部疼痛不适,或小腹部、腹沟、腰骶部有疼痛不适,就考虑是有慢性前列腺炎的表现。另外,有些时候在生理状况下,也会流出白色液体。因为男性在正常情况下,前列腺液不断分泌,前列腺液流到尿道里面的时候,在平常排尿的时候,前列腺液就会冲洗出去。另外男性在性兴奋状态下,前列腺液分泌液体突然增多,就会从尿道外口流出白色的液体。
01:53
慢性前列腺炎有什么症状
慢性前列腺炎主要分三大症状:一、排尿异常,病人经常出现尿频、尿急、尿滴沥、尿不尽,可能还感觉尿无力、尿分叉,临床上叫储尿期症状。二、疼痛症状,疼痛症状主要是髂腹股沟神经支配的区域,可能造成疼痛的区域,比如小肚子、阴囊、阴茎、会阴部、腰骶部疼痛,临床中很多病人前列腺痛、腰痛可能都指在肾区的部位。如果疼痛超过三角区,可能跟前列腺炎关系不大。三、精神心理异常或者有性功能障碍,精神心理异常都是慢性压力造成的,可能继而因为慢性压力也会造成性功能障碍。
什么是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组织呈现红肿热痛现象。一般会引起人出现尿频、尿急、尿道肿胀感。通常是由于慢性尿道炎、慢性膀胱炎或者前列腺组织经常受压迫,影响前列腺组织血液循环引起的。慢性前列腺炎若不及时治疗还会影响人正常性生活。患有慢性前列腺炎后,建议保持小幅放松状态,保持尿路通畅。避免患有尿道炎或者其他尿道疾病,否则会使前列腺组织水肿,影响慢性前列腺炎康复。可以经常做热水浴或者锻炼身体,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个人体质。有效的改善前列腺炎引起的前列腺水肿现象,促使症状更快的消退。
语音时长 01:09

2021-01-15

93878次收听

慢性前列腺炎能治好吗
慢性前列腺炎一般能治好。慢性前列腺炎通常都是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法,疗程大概要2~3个月,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治好。
慢性前列腺炎痛吗
慢性前列腺炎会痛。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最常见临床症状就是疼痛。以前列腺为中心,并向周围组织辐射的疼痛,常见于阴囊、睾丸、小腹、会阴、腰骶部、骨内侧等部位的疼痛、坠胀或者是不适感。此外也最常合并排尿相关的症状,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烧灼感、尿滴沥,或晨起尿沫或大便时自尿道口溢出白色的分泌物,分泌物一般呈稀薄状,长期这种临床症状不改善,可能会引起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焦虑、抑郁等,甚至出现阳痿、早泄、遗精等。前列腺炎的疼痛的程度因人而异,大部分疼痛症状不是很重,但是由于思想负担比较重,对疾病的理解比较少,十分担心前列腺炎会给本人带来严重的问题。常伴发精神症状、抑郁状态,导致放大相关的症状,可以通过正规治疗,改善相关的症状。提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常见症状就是疼痛,而且还会合并排尿相关的症状,甚至出现精神系统的症状、抑郁状态等。不要有太大的思想负担,通过正规治疗可以改善相关的症状。
语音时长 01:33

2020-03-10

51616次收听

慢性前列腺炎能治好吗
慢性前列腺炎是治不好的,不过可以通过治疗改善相关的症状,治疗药物以口服抗生素为主,一般以酮类的药物为主,也可以根据药物的敏感实验,选择相关的抗生素,联合对症治疗相关的药物可以改善症状。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需要口服消炎药四到六周,期间需要对患者进行阶段性的评估,效果不好者再更换敏感的抗生素,同时需要口服对症治疗药物。三A型需要口服消炎药二到四周,根据治疗效果,决定是否继续用消炎药。四型前列腺炎不需要特殊治疗,此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加用相关的药物。如果有排尿分叉、尿不尽等,需要口服α受体阻滞剂至少十二周,待症状消失后再停药。还需要调整生活习惯,如多饮水、忌酒、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锻炼、不久坐、不憋尿等,是可能自行缓解,提示:前列腺炎一般需要抗生素治疗,此外还需要加用对症治疗药物来改善不适的症状,所以患者需要建立信心,通过正规治疗可以改善前列腺的症状。
语音时长 01:22

2020-03-10

56684次收听

慢性前列腺炎有哪些症状
慢性前列腺炎常以前列腺为中心的局部疼痛,而且常合并排尿相关的症状,甚至出现精神系统的症状,抑郁状态等,通过正规治疗可以改善相关的症状。常见于阴囊、睾丸、小腹、会阴、腰骶部、骨内侧等部位的疼痛、坠胀或者不适感,此外也最常合并排尿相关的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烧灼感,尿滴沥或晨起尿沫,大便时自尿道口溢出白色或稀薄的分泌物,各种症状长期不能得到改善,会引起患者的神经症状,表现为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焦虑、抑郁等,严重者甚至出现阳痿、早泄、遗精等,前列腺炎一般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器质性并发症。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症状因人而异,多表现为多种症状、错综复杂的症候群。
语音时长 01:32

2020-03-10

68806次收听

慢性前列腺炎日常怎么调理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不要憋小便、适当运动锻炼、不要久坐或过长时间骑车。性生活次数不要太频繁,前列腺部位注意保暖等。慢性前列腺炎日常注意事项:1、少吃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食物、忌烟酒。2、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3、性生活规律,性生活后及时清洗阴茎及会阴部。4、注意按摩前列腺。5、保持乐观情绪。治疗方案:1、抗菌治疗,前列腺液培养是选择抗菌药物治疗的依据。2、消炎、止痛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一般用消炎痛内服或栓剂。3、物理治疗,如射频、超短波、中波、微波、热水坐浴等。4、前列腺按摩及热疗。5、手术治疗,可用于反复发作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6、其他治疗,如中医中药、经会阴体外冲击波治疗等。
语音时长 01:13

2019-12-30

57760次收听

02:34
慢性前列腺炎怎么调养
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目标主要是缓解疼痛,改善排尿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疗效评价以改善症状为主。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以口服喹诺酮类的抗生素为主,疗程是4-6周,期间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对于治疗效果不佳者,可改用其他敏感的抗生素。三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可以先口服抗生素2-4周,如果疗效不佳再更换其它药物。四型无症状的前列腺炎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如果有尿频、尿急、尿不尽,推荐使用α受体阻滞剂,可以改善排尿症状和疼痛;伴有明显的会阴疼痛,可以选择非甾体类的抗炎镇痛药物;伴有明显的尿频症状时,可以加用M受体阻滞剂或β3受体激动剂,但是需要注意这些药物的副作用。
02:09
尿后有精液流出是怎么回事
患者在发现排尿以后,尿道外口有少量的透明的液体流出,一般是尿道球腺的液体或者是前列腺的液体,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精液,临床上称为前列腺漏,常常提示慢性的前列腺炎。前列腺漏的患者前列腺分泌旺盛,或者尿道球腺分泌旺盛,在排尿收缩的动作以后,前列腺液会通过尿道流出。慢性前列腺炎通过前列腺液的细菌培养,明确是细菌性的还是无菌性的。无菌性的前列腺炎,要改善临床症状。细菌性的前列腺炎,可以进行规律的抗生素治疗,改善慢性前列腺的症状。
慢性前列腺炎吃什么药效果最好
目前很多患有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都会通过服用药物来达到不错的治疗效果。但病人必须根据自身的病情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目前经常被使用的药物主要有消炎类药物、中成药以及受体阻滞剂等。同时在服用药物治疗期间,患者有很多事项需要注意,比如多喝水以及不要憋尿等。
慢性前列腺炎如何诊断
慢性前列腺炎容易导致患者的身体出现很多不适的症状,而且拖延的时间越久越容易导致大家的身体出现严重的症状,所以对于慢性前列腺炎大家应该掌握其一定的诊断办法,比如说直肠指诊、前列腺液检查以及B超检查等。
慢性前列腺炎会癌变吗
慢性前列腺炎存在着一定的癌变几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慢性前列腺炎,都会引起前列腺癌。前列腺癌的诱发因素非常多,一般年龄超过65岁的男性,出现前列腺癌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另外种族因素也会对前列腺癌起着一定的影响,长时间摄入高脂肪食物,吸烟喝酒都是前列腺癌的诱发因素。
02:23
慢性前列腺炎有什么症状
慢性前列腺炎不完全为器质性疾病,也可因精神原因造成,此种情况无需治疗。若因细菌感染引起,可采用抗生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包括以下几类:第一尿路症状,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等待、尿不尽、滴白等特异性症状;第二表现为疼痛,主要有盆腔,小腹、阴茎、龟头、阴囊、会阴部、腰骶部的隐痛或酸痛;第三性功能异常,表现为早泄、勃起功能障碍、性欲下降;第四精神神经症状,出现乏力、头晕、心慌、倦怠、睡眠差、焦虑、抑郁等,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按时用药,防止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