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萎缩性胃炎的表现

发布时间:2019-11-2258922次收听

语音内容:

在门诊当中非常多的患者,拿着胃镜的报告单说:“老师,我现在得了萎缩性胃炎,我这萎缩性胃炎是怎么引起的?平时的一个烧心、反酸、肚子胀是不是由于萎缩性胃炎所引起?”。

其实在临床当中,不管是有萎缩性的胃炎,还是有一部分已经有了早期的癌变,这些消化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疾病,其实它的症状没有十分特别。有些患者甚至没有丝毫的胃部的症状。通过胃镜检查,却发现了有萎缩,或者有一部分患者早期癌变的这种现象。这个究竟是怎么回事?其实对于专科医生,胃消化系统疾病的一些特异性症状,也就是有指向的症状就是没有症状,所以这个问题需要广大的老百姓提起注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胃蛋白酶原1高是什么原因
胃蛋白酶原1是常见的胃蛋白酶的一个成分,和2一起合成胃蛋白酶原。这个胃蛋白酶原1是胃底腺、粘液颈细胞分泌,它是主细胞分泌的,所以往往胃酸高的病人,胃蛋白酶原1也会相应的增高,所以在高胃酸分泌状态的一些病人,这个酶就是高的。所以结合起来来判断,如果胃蛋白酶原1降低了或者说同时伴有胃蛋白酶原2升高了,这就说明胃酸水平低,可以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人,胃癌的病人等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往往胃酸分泌是高的,这种病人有可能胃蛋白酶原就都是增高的。所以临床上可以抽血化验胃蛋白酶原,包括1、2以及它的比值来进行一个血清学的活检,不需要进行侵入性的胃镜检查就能够大致了解胃内的这种功能状态。胃蛋白酶原1它是胃底腺还有粘液颈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2除了这些部位的腺体分泌,还可以是胃窦,幽门腺它们分泌的。所以在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甚至是癌变的时候,胃蛋白酶原2会升高,而胃蛋白酶原1下降,这时候这个比值就会降低,也就是分母大了,分子小了,所以这个数值就是降低的,有助于判断。而且也是临床进行一些治疗以后,疗效判断的一种手段。有一些科研项目就可以观察胃蛋白酶原的变化,现在中医中药治疗萎缩性胃炎也是非常的热门的研究项目,所以也可以进行胃蛋白酶原方面的检测。
语音时长 02:23

2021-10-15

73970次收听

萎缩性胃炎能治好吗
萎缩性胃炎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果积极的进行治疗,还是可以治好。在胃镜室的胃镜下可以看出,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是逐年在增高,并且萎缩性胃炎平时人们讲十人九胃,大体上来说比较常见的,还是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这两种类型。但是胃炎主要是防大于治,主要是通过饮食吃一些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喝酒,避免吃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萎缩性胃炎是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但是已经发生了萎缩的胃黏膜,它恢复的几率不是很大,所以平时我们要用一些胃粘膜保护剂来进行调理。
语音时长 01:14

2021-04-15

74959次收听

萎缩性胃炎严重吗
萎缩性胃炎是否严重需根据病变程度。如果轻度病变,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病情也不严重。但如果重度病变,可能发生癌变,病情非常严重。
萎缩性胃炎能治愈吗
萎缩性胃炎与年纪相关,一般老年人比较容易得病,是胃发生萎缩,但并不是胃腔变小,而是胃黏膜变薄、腺体减少。有时候做胃镜可以看到胃的黏膜粗糙不平,露出下面的血管层,代表此时胃已经发生萎缩。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更需要病理,萎缩性胃炎基本不太能治愈,因为是衰老引起的。如果胃黏膜已经发生萎缩变薄、细胞减少,这个时候再想通过药物或者是注意饮食等恢复成正常程度是不太可能的。萎缩性胃炎与很多生活方式都有关系,避免高盐饮食、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药物的影响,萎缩性胃炎的进展可以变得很缓慢。在某些程度上可能有稍微的减轻,但是完全的治好是不可能的。尤其这里提到的是抗幽门杆菌的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萎缩性发生的一个致病的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目前也有特效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四联疗法,一种铋剂,一种PPI制剂,再加上两种抗生素,口服14天,然后停药4周,复查幽门螺杆菌。
语音时长 01:41

2020-02-18

65924次收听

萎缩性胃炎吃什么药
萎缩性胃炎,目前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具体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对症治疗。萎缩性胃炎不仅仅是患者所关心的,也是医务人员非常关心的一种疾病,萎缩性胃炎是非常重要的癌前疾病,即有一小部分萎缩性胃炎,持续性进展,会出现早期胃癌,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和治疗,就会演变成为胃部恶性肿瘤。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萎缩性胃炎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胃部疾病。假如有萎缩性胃炎,同时又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首先建议先把幽门螺旋杆菌清除掉,避免细菌对胃部黏膜造成持续性、进展性的损伤,去除使萎缩性胃炎继续加重、持续性进展的因素。且得了萎缩性胃炎需要定期的到专业的医院进行内镜监测。有些单位也开展不仅仅是无痛胃镜,还有放大胃镜,进一步检查萎缩性胃炎有没有向癌症方向发展,如果有,可以采取进一步、有效及时治疗手段以治疗早期癌症。
语音时长 02:24

2020-02-14

51058次收听

02:44
萎缩性胃炎有哪些类型
萎缩性胃炎的分型,其实是指病理学上的分型,也就是肠化。很多患者不理解是什么肠化,简单来说,就萎缩性胃炎患者胃内部有萎缩,而肠道的黏膜长到了胃上,这就叫做肠化。肠化不仅是萎缩性胃炎的表现,也是它的病理分型。肠化可以进行分型,有大肠上皮的化生,也有小肠上皮的化生。对于肠化的萎缩性胃炎患者而言,如果其化生部位是被小肠黏膜上皮细胞所取代,则此时胃部的萎缩并不是很严重;如果被大肠黏膜上皮细胞所取代,这时候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就容易继发成为早期的胃癌。因此,区分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类型非常重要。
02:51
萎缩性胃炎如何治疗
因为萎缩性胃炎是癌前的疾病之一,也就是有一小部分的萎缩性胃炎,如果没有持续的监控,会转变成我国非常高发的肿瘤之一,即胃部的癌症。所以临床上很多患者由于胃部的不适,或者家族有胃癌的病史,而完善胃镜的检查。但是就目前的研究水平而言,一旦患有萎缩性胃炎,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够使萎缩的胃黏膜转变为正常的黏膜。因此对于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首先需要明确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再者定期进行胃镜的检测,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保护性措施,观察是否出现恶变的倾向和可能性,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重度萎缩性胃炎症状有什么
对患者出现的重度萎缩性胃炎而言,一般都会出现胃胀及肌体消化不良等症状,还会出现烧心等情况,而且在胃部还会出现烧灼之感,还会出现泛酸、腹部胀满、便秘、肠腺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等现象,因此必须注意,最好到医院检查,明确最终的病因,从而对症治疗疾病。
02:41
萎缩性胃炎会变胃癌吗
萎缩性胃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癌前疾病。如果萎缩性胃炎不加控制和监测,是有可能发展成为胃癌的。所以平时要重视萎缩性胃炎这种胃部疾病,但是也不用担心。首先,萎缩性胃炎癌变的几率比较小。其次,现在胃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和识别技术是非常先进的。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可以定期到正规的专科医院进行胃镜监测,明确胃部的萎缩有没有转变成为胃癌或者是早期胃癌的现象。如果有早期胃癌,可以在内镜下切除,从而避免成为真正的浸润性的胃癌患者。
02:02
萎缩性胃炎吃什么药
萎缩性胃炎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转变成胃癌,所以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是刻不容缓的。一般临床上常使用弱酸、抗幽门螺杆菌、增加黏膜营养等治疗手段。但是到目前为止,在医学上没有一种明确的药物是可以把萎缩性胃炎逆转成为一个正常的胃黏膜的。但是可以通过胃镜检查和胃黏膜的活组织病理检查来判断胃黏膜的具体发展程度和性质。所以如果有萎缩性胃炎,建议到正规的大医院进行精细的胃镜检查,这样就可以避免萎缩性胃炎转变成不可治愈的胃癌。
萎缩性胃炎和非萎缩性胃炎的区别是什么
萎缩性胃炎和非萎缩性胃炎是胃炎的两大类。非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一种慢性炎症,不伴有胃黏膜的萎缩和腺体的减少。它主要表现为黏膜的充血或者水肿这些炎症性的改变。而萎缩性胃炎它是在非萎缩性胃炎的基础上发生了腺体的减少、黏膜的萎缩。这种病变称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里边比较重的一种。它们两者怎么区别,从症状上是不好区别的。它的诊断主要是通过胃镜来进行诊断。胃镜下有不同的表现,而最终的诊断是通过病理来进行诊断的。
语音时长 00:59

2019-11-13

61583次收听

萎缩性胃炎的危害
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相对严重的胃肠道疾病,也被称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将出现与消化系统有关的各种症状。另外,患者的胃粘膜也会出现各种异常,例如胃粘膜上皮和腺体萎缩,胃粘膜数目减少,胃粘膜增厚等。萎缩性胃炎对患者非常有害,甚至可能导致胃癌。
萎缩性胃炎用药
如果患了萎缩性胃炎,可以服用铝碳酸镁片、枸橼酸铋钾颗粒、复方铝酸铋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猴头菌提取物颗粒来进行治疗。这些药物的疗效都比较显着,但是一定要遵医嘱用药,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浅表萎缩性胃炎怎么办
浅表萎缩性胃炎患者首先要确诊致病原因,看看自己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要根据病因来确定治疗方案。然后可以进行具体的药物治疗。如果感染了细菌,那么就先进行抗菌治疗,没有感染就可直接服用抑酸药、胃黏膜保护药以及消炎药和促胃动力药。
01:23
萎缩性胃炎伴糜烂
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就是既有萎缩性胃炎,又有糜烂的胃炎。胃镜下往往可以看到胃黏膜有黏膜变薄或者是血管下透见,这是一种萎缩性胃炎。同时又看到黏膜有糜烂,糜烂有平坦的糜烂,隆起性糜烂。平坦的糜烂是散在的有糜烂有出血;隆起性糜烂就是“肚脐样”的改变,即中间有凹陷、有糜烂的改变,往往这种叫萎缩性胃炎伴有糜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