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胃静脉曲张高发人群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0-01-1462361次收听

语音内容:

胃静脉曲张高发人群包括肝硬化、先天性门静脉海绵改变、门静脉血栓、脾功能亢进、区域性门静脉高压、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等患者。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门脉高压,血流阻力增加而形成的门体侧支循环。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最常见的原因是肝硬化、肝癌。

除此之外,特发性门脉高压症、非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布卡综合症也是导致门脉高压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常见原因。

胃静脉曲张高发人群大多为肝硬化患者,肝硬化引起门脉高压从而引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中国常见的有各种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脂肪肝肝硬化等都容易引发胃静脉曲张。

其他少见情况还可见先天性门静脉海绵样改变、门静脉血栓形成或脾功能亢进导致胃底静脉曲张。另外区域性门静脉高压、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等疾病也可引起胃底静脉曲张。以上疾病患者均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高发人群。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大便黑带有血丝是怎么回事
大便黑带有血丝一般并非正常表现,除日常饮食性因素之外,主要是病理性因素引起,比如可能患有消化道疾病以及血液性疾病,所以建议到医院接受全面的检查,在了解原因后可以针对性改善。
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
发现胃底静脉曲张首先应去除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胃底静脉曲张主要是由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造成,所以做胃镜发现有胃底静脉曲张,需继续进行肝脏,甚至胰腺和门静脉的一些检查,从而明确胃底静脉曲张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如:1、一级预防。通过药物降低门静脉高压,控制肝硬化进展,常用非β受体阻滞剂;针对急性出血患者,可采用硬化治疗或通过组织胶注射固化血管、阻塞血管;X线下介入治疗,通过阻断胃冠状静脉进行栓塞治疗的方式,以控制门静脉高压。2、二级预防。通过打通肝脏门静脉与肝静脉间通道,以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出血。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硬化剂、组织胶注射、经皮肝穿门静脉栓塞、TIPS治疗等;外科手术治疗,通过将贲门周围血管进行离断以及脾脏切除,以减轻门静脉高压。
语音时长 01:52

2020-03-17

56559次收听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危害是什么
肝硬化失代偿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很多危害。首先是迂曲扩张显露等静脉血管,血管壁会变薄,血流量增加,血管内压力也会增加,很大可能是外在或者是自身因素导致破裂现象,往往会引起急性的上消化道大出血,也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致死原因之一。其次,由于曲张的静脉会反复的出血,往往会导致贫血,也会进一步加重肝脏损害,比如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以及其他脏器功能衰竭。另外,曲张的静脉血管,往往会导致局部胃黏膜的缺血缺氧,长时间反复的话,会引起局部的黏膜糜烂,也会影响到上消化道功能。可以出现腹胀、纳差、嗳气、恶心或者呕吐等症状。肝硬化引起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一般都是需要针对性治疗,比如说口服药物降低门脉压,或者套扎术,注射硬化剂,脾切除术等等,都有短期的疗效。同时也需要积极的治疗原发病。
语音时长 01:23

2020-02-12

62987次收听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可以治愈吗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能否治愈需根据引起曲张原发疾病、治疗效果,曲张程度综合判断。食管静脉曲张分为三度:轻度食管静脉曲张,在没有出现消化道出血的前提下,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给予保肝,减轻门脉性高压的治疗。中度的食管静脉曲张,需静脉套扎,也就是下食管静脉套扎或硬化剂注射,治疗效果较好,预后相对较好。重度食管静脉曲张需外科手术治疗,经门静脉肝门分流术,可解决胃底食管静脉曲张,但原发病不能控制可再次出现。
语音时长 01:27

2020-01-14

54024次收听

什么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指在门静脉高压条件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迂曲扩张增粗,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压力增高是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食管静脉曲张是门脉高压症引起并发症,导致门脉压力增高的疾病有肝内和肝外两大类。门脉高压症患者往往有以下临床表现:原发病的表现:门脉高压症90%为肝硬化引起,而肝硬化患者常有疲倦、乏力、食欲减退、消瘦,10%~20%患者有腹泻。可见皮肤晦暗乃至黝黑或轻度黄疸,皮下或黏膜可见出血点、蜘蛛痣、肝掌、脾大及内分泌紊乱的表现,如性功能低下、月经不调(闭经或过多等)和男性乳房发育等。门脉高压症表现:有腹水和水肿、腹壁静脉曲张和痔静脉曲张及脾大。
语音时长 01:37

2020-01-14

57093次收听

胃里长息肉是怎么回事
胃里长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是凸出于胃黏膜的一种病变,具体产生原因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药物、反流性疾病、饮食、遗传等引起。一、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使胃黏膜产生水肿、炎症,胃黏膜被反复刺激使上皮细胞反应性增生,因而出现增生性息肉。二、质子泵抑制剂药物的使用:有相关报道,长期使用这一类药,可能出现胃底息肉。三、反流性疾病:如胆汁反流性胃炎,反流的胆汁改变胃内酸性环境,破坏胃黏膜屏障,使胃黏膜被反复刺激从而发生息肉。四、饮食:不合理的饮食,如过热、过冷、辛辣、油腻等食物对胃黏膜的长期刺激,可导致胃黏膜受损出现炎症,可能出现反应性增生,出现息肉。五、该病还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
语音时长 01:38

2020-01-14

57183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