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青光眼都有什么早期症状

发布时间:2020-02-2651218次收听

语音内容:

青光眼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青光眼有不同的类型,比如开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根据发病的年龄,分为先天性的青光眼和后天性的青光眼。比较常见的是原发性的青光眼,包括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这两种类型在临床中最常见,也是老年人中比较多见的一种疾病。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起病比较隐匿,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只有轻微的眼胀眼痛或者鼻根部酸胀,这些症状常常被忽略。一旦发现,视野比较小,看东西的范围变得很窄,这时候治疗可能已经晚了。闭角型青光眼是一个急性发作的过程。会突然间出现眼睛疼痛、眼睛胀、流泪、怕光、看东西模糊、甚至头疼、恶心、呕吐等急性发作的症状,这种是比较容易被发现的。经过手术治疗视力是能够恢复的。对于开角型青光眼要尤其重视。对于闭角型青光眼,及时治疗,基本上能够治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青光眼根治的方法
相关眼科专家介绍说,青光眼是眼科常见又很严重的疾病之一。得了青光眼的关键是要积极治疗。青光眼是由于眼压增高导致视神经受损,从而引起视物模糊,视力下降。那么,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青光眼根治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光眼患者吃什么蔬菜比较好
青光眼患者吃什么蔬菜比较好呢?青光眼的出现带给患者的痛苦是不可估量的,即便是成功的控制住了病情没有导致失明,但是却需要终生服药,并且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的注意事项约束着,那么青光眼患者吃什么吃蔬菜比较好呢?
得青光眼多久治愈率最高
得青光眼多长时间治愈率最高?对于这个问题专家表示,治疗青光眼想要治愈的希望更高一些,那么一定要保证早发现早治疗,越早治疗对于病情的控制效果就越好,治愈的希望就相对更高一些,而青光眼所产生的危害也会更校
青光眼手术后还会复发吗
青光眼手术后的复发率比较高,大概是10%到20%,主要是青光眼疾病无法彻底根治,各种治疗方法也不能永远地控制眼压,当眼压升高时就会导致青光眼复发。所以在术后要注意适度用眼,保持心态平稳,定期复查等,可降低青光眼的复发率。
青光眼患者如何自我诊断
大家都知道无论什么疾病如果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就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青光眼的发生给患者的视力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轻者会视力下降,严重的会导致失明,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自已又该如何来诊断青光眼呢?下面就为您做详细的介绍。
晶状体蛋白过敏性青光眼要怎么办
治疗晶状体蛋白过敏性青光眼,一定要把不健康晶状体摘除,把眼睛里面会让眼睛内部过敏蛋白物质去掉,这个时候青光眼就可以治好。晶状体蛋白过敏性青光眼是一种不太常见青光眼类型。青光眼是眼球内部压力过高,对视神经造成损伤,使视功能受到影响。.眼压是由眼睛里边不断流进水和不断流出水,这种房水循环平衡来维持。如果眼睛里面流进去水多,流出去水少,眼压就会升高,就会造成青光眼。那么晶状体是怎么对青光眼有影响?晶状体是眼睛里面透明像透镜一样组织,表面有一层完整薄膜叫做囊膜,把晶状体内部物质包裹起来,不会对眼睛其它部位造成影响。如果这层薄膜因为外伤或者其它原因,不是很健康,或者产生渗漏,晶状体内部东西就会流到眼睛里面其它地方。这些东西包含蛋白性物质,眼睛会对这些物质产生过敏,造成眼内炎症。跟房水流出有关地方,如果因为对晶状体蛋白过敏产生炎症会水肿,会影响水排到眼睛外面去,就会形成房水流进去过多,流出去过少,眼压升高。这个就是晶状体蛋白过敏性青光眼。
语音时长 02:05

2020-03-17

60134次收听

闭角型青光眼症状
闭角型青光眼症状是眼疼、怕光、眼红等症状。闭角型青光眼是的常说青光眼。青光眼是由于眼睛里压力太高,压迫视神经,导致视力模糊。青光眼发作时候眼压高,会出现眼疼、眼红、怕光睁不开眼睛、视力下降,同时还出现头疼、恶心、呕吐。在慢性过程中,眼压可能升高,但不会像急性发作期高,所以症状也不明显,大多数人可能会觉得眼睛稍微有一点胀有一点累,稍微有点头疼,但经过休息或有时候自然症状就都消失,没有任何感觉。但这种情况如果反复发作,会对视神经造成损伤。那
语音时长 02:14

2020-03-17

56601次收听

青光眼手术能不能提高患者视力
青光眼手术可以提高患者的视力吗:对于大多数青光眼的患者来说,手术以后视力是不能提高的,甚至有可能会下降。因为我们知道青光眼的机制是因为房水引流不畅引起的眼压升高,我们做青光眼手术的目的是房水能够排出去,排出到眼外。所以青光眼手术的患者手术以后,视力是不能够提高的,屈光的结构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对视力影响不大。青光眼手术以后,短期的伤口的情况,还有晶体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视力更下降,但是多数情况下视力会慢慢的恢复。但是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一旦急性发作,比如出现了严重的眼压升高角膜水肿,这时候做完手术以后,随着眼压降下来,晶体透明了,这时候视力还是能够恢复的。还有一些青光眼是通过做白内障手术来使眼压降下来,使膨胀的晶体、混浊的晶体摘除了以后,增加眼内的空间,对于这种类型的闭角型青光眼,做完手术以后,视力是能够提高的,对大多数青光眼患者来说视力是不能提高的。即使是闭角型的青光眼,一旦发现了晚了,造成了房角或者晶体不可逆的损伤,即使做完了白内障手术,视力提高也是有限的。所以青光眼不管是开角也好,闭角也好,都要及时的治疗。
语音时长 01:46

2020-02-26

57558次收听

03:00
青光眼如何预防
青光眼早发现、早治疗很重要。青光眼的预防方法有很多,青光眼会有一些遗传因素。如果家里有亲人得了青光眼,应该尽早到医院对自己的眼睛进行检查。如果眼睛长得比一般人小,也可以到医院进行常规检查,医生能够发现危险因素。到医院做其他眼部检查,会发现眼睛有一些比较早期青光眼的表现,或者很像青光眼的表现,也要对眼睛进行青光眼的筛查。如果发现是青光眼,早期就要进行治疗,对青光眼的病人将来的生活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也是青光眼的预防方式。
03:07
晶状体膨胀所致青光眼怎么治
晶状体膨胀性青光眼一旦发生,要早期手术治疗,避免青光眼对视功能造成损害。晶状体膨胀会导致青光眼。在白内障发展过程中,体积会变大,晶状体会变得越来越厚,在眼睛里面占地就越来越大。眼球大小基本不会变,所以眼睛里如果晶状体越来越大,占地也越来越大,眼睛压力升高导致晶状体膨胀。晶状体膨胀大眼压就会过高,产生晶状体膨胀性青光眼。青光眼一旦发生对眼睛损害大,会觉得眼睛不舒服、眼疼、视力下降,同时损伤不可逆。
02:02
青光眼的原因
青光眼的形成因素有:第一,遗传,最为常见,是指眼球发育异常,如小梁网,房角的发育异常。很多青光眼患者都有青光眼家族史或家族内有人年老后眼睛失明,如父母,姥姥、姥爷等。青光眼患者的孩子则需定期体检,做眼部检查,并排查。第二,后天因素,包括外伤性青光眼,如眼睛受过外伤,外伤急性眼压升高和迟发性眼压升高,发生外伤不久后,眼压才升高。药物性青光眼。激素性青光眼,如过敏性结膜炎等眼部炎症,经常使用激素。还有原因不明性青光眼。
青光眼的早期症状有什么
由于青光眼分类不同,患者临床症状不一样。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出现突然间急性视力下降、眼睛胀疼、看东西有虹视,虹视相当于人看白炽灯时,灯边缘出现彩虹样改变,所以称为虹视。患者眼睛出现胀痛后可以诱发剧烈恶心呕吐,眼压达到一定程度后,可出现完全视力丧失,视觉明显功能下降,是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发作早期症状表现。临床上又把青光眼称为光明小偷,是慢慢的一点点的发生视觉损害,视野也发生损害后,出现视力障碍,称为管状视野,是周边视野看不见,只有中心能看到一个小管的部分视野。原发性慢性开角型青光眼,当患者突然间发现可以看到水杯而看不到水壶时才去临床上就诊。这类情况在早期出现。
语音时长 01:37

2019-12-18

58039次收听

青光眼是什么
青光眼在生活当中是经常被听到的词,但是很多人对青光眼的含义并不理解。青光眼实际上是一类疾病,主要和眼压的异常相关。眼压异常造成眼球的各个组织不能够耐受相关的压力,从而出现一些形态学的改变,比如说视神经乳头的杯盘比变大,或者神经纤维层的缺损,最终会导致一些功能障碍,比如视野范围变小,甚至最终出现管视甚至是失明。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眼压是重要的因素,但并不是绝对的。有些人眼压虽然比正常范围高,但患者从来没有出现青光眼相关的改变和视功能的损伤,这种不能诊断为青光眼。有些人眼压正常,但是已经出现典型的青光眼结构改变和功能改变,可以诊断为青光眼。
语音时长 01:26

2019-06-04

59170次收听

02:19
青光眼最佳治疗方法
青光眼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激光和手术。具体治疗方法高度个体化,没有最好的治疗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治疗方法。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会分析患者其青光眼由什么机制造成,会根据机制选择药物、激光或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随着药物发展,90%以上的患者都可以用药物控制眼压,终生都不需要手术。闭角型青光眼伴有白内障的患者,早期对白内障进行治疗,同时解除房角关闭,对于这些患者,及早做白内障手术即为最好的治疗。综上,不同的青光眼类型,不同的疾病时期,采用的治疗方法一定不一样,要视情况而定。
01:57
青光眼手术后注意事项
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前术后要求不一样。首先要明白做的是哪一类手术,现在青光眼的术式非常多,有最传统的小梁切除术,也有新型微创的抗青光眼手术,小梁切除术术后一定要注意监控眼压,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定期检查,为了防止小梁切除术术后可能短期出现的眼部波动,中期或远期有滤过泡瘢痕化,造成手术效果衰减,甚至消失,此时需要医生及时识别和早期干预。微创手术,对患者的要求更加个体化。建议患者认真听医生交代的注意事项,做好术前术后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