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大腿根部抽筋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20-03-1960276次收听

语音内容:

大腿根部抽筋有许多原因可以造成,如情绪紧张,环境温度改变,电解质紊乱,血液循环不良或血管病变,以及一些慢性疾病都会造成,另外患有神经元疾病和孕妇也会有抽筋的症状。

1、情绪的过度紧张可以造成大腿根部的抽筋。

2、环境温度的突然改变可以造成大腿的抽筋。

3、人体的水分及盐分流失过多,造成体内的电解质紊乱,可以造成大腿的抽筋。

4、大腿的局部的血液循环不良,以及周边的血管病变,如静脉曲张或者是静脉血栓等,可以造成大腿根部的抽筋。

慢性疾病,如一些心脏病,孕妇等可以造成大腿根部的抽筋。另外一些运动神经元性疾病、脊髓性疾病等都可以引起大腿根部的抽筋。还有一些其他的疾病,如甲状腺的过低、尿毒症等均可造成大腿根部的抽筋。

先要找出其抽筋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不要过度的紧张,注意良好的休息和睡眠,同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等,以尽量减少抽筋的次数,或者是使抽筋消失。

相关推荐

02:53
抽动症可以治愈吗
临床治愈的患者主要体现在,运动性的抽动和发声性的抽动两个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且孩子的工作学习没有受到影响,这时就达到临床痊愈的标准了。但是对于抽动症来说,在遇到一些应激事件,如孩子学习比较紧张,考试前,天气变化比较剧烈,孩子感冒,往往好多已经痊愈的孩子,又会再次的出现挤眉、眨眼、咧嘴的症状。所以对于抽动症的治疗,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对于患儿一定要注意给其减压,保持心情的舒畅,要保证孩子有合理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的兴奋,做好日常的调护,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
抽动症要不要治疗
抽动症是否需要治疗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轻度抽动症不影响工作和生活,一般不建议治疗,对患者可以进行生活干预、心理疏通等措施,因为药物治疗并不能改变抽动症的病程,只是控制症状而已。如果抽动症比较严重,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烦恼就应该及时的采取药物控制症状,常用的药物有泰必利、可乐定、舒必利、氟哌啶醇、阿立哌唑等,这些药物均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另外家人也要注意护理,不要过分关注患者症状,合理安排患者日常生活,多鼓励、多陪伴也是有效的。
语音时长 01:05

2021-05-20

82852次收听

抽动症有什么预兆
抽动症有什么预兆呢,很多家长由于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在孩子患病之后也不知道,导致了病情延误,抽动症是一种行为障碍性基本,对于孩子的危害也是比较大的,作为患儿的家长,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那么,抽动症有什么先兆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抽动症有治好的吗
每个人应该做好防范措施,帮助自己形成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抽动症这种病,患者一定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才可以尽快痊愈,那么抽动症有治好的吗,下边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抽动症怎么办才好
许多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千万不可大意,当出现一些疾病问题时需要配合医生及时治疗才行,就拿抽动症这种病来说吧,家长们应该多多了解,那么抽动症怎么办才好呢,下边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抽动症有哪些常见的表现类型
抽动症可以说是目前生活中,儿童疾病最为常见的一种,发病率一直都是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目前,儿童抽动症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关注,也建议家长多多了解关于儿童抽动症的发病表现,以及常见的预防措施,下面就介绍抽动症有哪些常见的表现类型?
抽动症的预防常识介绍
抽动症的预防常识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困扰很多的家长,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关心的问题应该就是孩子的健康问题,要是发现自己的孩子患有儿童抽动症时,家长会比任何人都痛苦,而且也会影响孩子的未来发展,家长要是想帮助孩子远离抽动症的影响,需要做好孩子的哪几方面的预防措施呢。
01:18
如何治疗抽动症
抽动症必须选用综合性的对症治疗,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手术的治疗等,通过健康教育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心理治疗对抽动障碍的儿童也相当重要。对于症状明显、健康教育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分为针对抽动症状的治疗与针对抽动症所伴有的症状的药物治疗。儿童抽动症,症状较轻者,可自行缓解,一般不需服药治疗。如症状严重,可在医师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多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应采取手术治疗。
抽动症多久可以治好
抽动症的治疗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症状的发病年龄,发病后有没有坚持正规的治疗以及病情有没有反复发作。因为这个病是一种身心疾病,不是五脏六腑具体的哪一块发病了,抽动症发病的好坏,治愈的快慢,或者是症状消失的时间长短,有时往往跟患儿所处的环境有关系。所处的环境主要包括是社会的,是家庭的,还有自身的,比如孩子的性格属于要强的或者比较涣散的,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高的。因此,抽动症发病以后治疗的效果不一样,没有确切地说治疗三天就好,治疗五天就不好,要结合患儿的所处的环境和学习环境,还有家庭父母的关系,以及整个家族对他的关系,都要处理好了,才有可能会好。当然还要经过一个比较系统的对应治疗。一般来说小孩,如果年龄偏小的,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可以先心理治疗,找到原因以后做一个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协调治疗,然后配合药物治疗。一般建议先让小孩吃中药,中药的治疗有时候副作用相对少一些,但是治疗它的长短有时候不一样,对于难治性的抽动症,它可能随着患儿病情的反复,治疗效果有时候也不好。如果有一些病人不做治疗的话,这些抽动、秽语、或者嗓子发声的症状,可能会迁延到终生,甚至可能对他今后的性格,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还有人格都会有影响,所以还是主张尽早的治疗。
语音时长 02:34

2020-03-09

65827次收听

抽动症不治可以自愈吗
抽动症不治有可能自愈。如果病情较轻,家里环境、学校环境较好,孩子性格比较开朗,没有其他共患病,随着年龄增加能自愈。但自愈概率大约是50%左右,还有50%左右不能自愈,需要治疗。抽动症可能对孩子今后自信心有损伤,孩子该坐时坐不住,该正常发言时抽动、紧张,对的生活质量、今后工作都有影响,所以应积极去治疗。
语音时长 01:24

2020-03-09

58772次收听

成年人抽动症如何治
成年人的抽动障碍首先要明确小时候有没有这个病,如果小时候有这个病,是什么时候发作的?到成年期间有没有过治疗?如果没有过治疗,也可能是小时候的抽动障碍迁延到成年,这个时候治疗就相对比较困难,也可能会携带终生。但是这个病本身不是身体器官的疾病,不会引起健康威胁或者生命危险。但是它对成年人的心理和自信心是有影响的。如果是因为从小患病而迁延到成年,治疗效果可能不会很好。但是如果在成年以后出现抽动障碍,需要去找原因。首先它是不是像小孩的抽动障碍,还是因为有其他的神经系统的疾病,或者有癫痫、脑部的供血不足、多发性神经炎或神经系统其他的病变等等,要把这些疾病排除后,才能考虑是成年人的抽动障碍。因为这个病是儿科常见病,很少有成年人来看这个病,而且也很少见到“成年抽动障碍”的字样,诊断方面一般都是指儿童抽动障碍,所以如果成年人怀疑自己有这个病,首先是回顾从自己小到大是不是一直都有,如果是有的话,可以参考用儿童的常用药,或者可以用中药治疗。如果小时候没有患病,应该去做进一步的检查,排除神经系统其它的病变,才能考虑抽动障碍。
语音时长 02:10

2020-03-09

60551次收听

03:21
抽动症多久能治好
抽动症是一种身心疾病,其治疗效果及时间长短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症状的发病年龄,发病后有没有坚持正规的治疗,病情有没有反复发作和患者所处的环境。环境主要包括是社会、家庭和个人的性格。因此,抽动症的治疗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对应治疗。对于年龄偏小的患儿,可以先接受心理治疗,找到病因后进行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协调治疗,然后配合药物治疗。一般建议让患儿先吃中药,因为中药的副作用相对较少。若一些患儿在发病后并未接受治疗,抽动、秽语、或者嗓子发声的症状,可能会迁延到终生,甚至对他的性格、人格以及与其他人的相处产生影响,所以还是主张尽早的治疗。
02:11
抽动症不治能自愈吗
小儿抽动障碍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是神经和精神方面的发育不同步,而不是身体某部位发生的器质性病变,不会危及生命。据研究发现,小儿抽动症的患者约有50%左右在成年后病情会慢慢稳定,逐渐自愈。但仍有很多患者必须通过治疗才能痊愈。大概有5%~10%的病人即使治疗,也有可能不会痊愈,抽动的症状可能会遗留终生。因此,希望患儿和家长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觉着不进行治疗,抽动症也可以自愈,如果症状遗留到成年甚至终生存在,可能对孩子后的自信心产生损伤,对他今后的性格、工作、生活等方面产生影响。所以,如果孩子在儿童期出现抽动症状,还是应当及时就诊,尽量积极地接受治疗。
什么叫抽动症
抽动症也称抽动障碍,这是起源于儿童时期,或者是有些在青少年时期起病的一种神经精神性疾病。抽动症主要是以不自主的快速的反复的肌肉的抽动,一种异常症状。临床上根据它的临床特点和它的病程,分为短暂性的抽动障碍,有些也称为慢性的抽动障碍。还有一些病人慢性抽动障碍当中,他还伴随喉部发生抽动障碍,还有一部分属于多发性的,有时除了眼部抽动,然后鼻子嘴巴,一会出现了肩膀等等这些抽动,所以它就叫做多发性抽动障碍
语音时长 01:25

2019-07-03

63760次收听

01:39
儿童抽动症能自愈吗
儿童抽动症能不能自愈要看具体症状。对于儿童抽动症症状短暂、比较轻、初发的病人,有部分不需要药物治疗,这类病人可以自愈。但是有部分病人,即使使用药物治疗,也不能完全治愈,甚至有些发展到成人,症状依旧存在,这类病人通常占50%到70%。治疗抽动症,以患者不抽动、不挤眼、不皱鼻子为治愈的标准。对抽动症患者还需要注意心理行为,当患者有抽动症时,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可能会对患者心理上留下阴影,需要医生和家长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这类病人需要全方位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