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偏头痛会是脑出血吗

发布时间:2021-05-10108255次收听

语音内容:

偏头痛不会引起脑出血。

偏头痛可能是日常精神压力过大、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或睡眠时间不充足等因素所引起的。而脑出血主要是血管缺乏弹性,血压骤然升高,导致血管破裂所引起的出血,比较多见于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

偏头痛和脑出血病情发作初期患者都会有头痛、头晕以及肢体无力的症状,如果身体出现上述不适症状时,还需立即到医院神经内科进行检查,明确具体病因。如果是偏头痛,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痛药物进行缓解。但如果是脑出血,需要结合出血量以及出血部位采取治疗措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偏头疼吃什么药见效快
偏头痛病情发作时吃止痛药见效比较快。但出现偏头痛也需要结合病因采取治疗措施,主要引起偏头痛的病因比较多。如果是日常精神压力过大或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所引起的偏头痛,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内服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改善,如维生素b1或谷维素等。如果是高血压所引起的偏头痛,需要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到正常范围内,偏头痛会逐渐的缓解。在服用药物治疗时,尽量选择在饭后服用,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饮食上不可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会影响身体对药物的吸收,导致病情迁延不愈。
语音时长 01:04

2021-05-10

77454次收听

偏头痛为什么睡午觉起来会头痛
出现偏头痛睡午觉起来头痛加重,可能睡觉时间过长、睡眠时室内空气不流通或者光线过于刺激等因素所导致。偏头痛是比较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能诱发偏头痛发作的原因比较多,如缺氧、精神压力过大以及内分泌失调等。当然也不排除是身体存在某种疾病所导致,如感冒、高血压或者贫血等。如果头痛症状比较轻微,可以通过按摩太阳穴或者用热水泡手进行缓解,但如果疼痛感比较严重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排除是身体存在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头痛。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引起头痛发作的因素。
语音时长 01:04

2021-05-10

92103次收听

中风偏头痛的危害
偏头痛的危害知识你了解多少呢?偏头痛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危害,那么当然了,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之一,如果偏头痛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就会出现严重的偏头痛的危害,那么中风偏头痛的危害有哪些呢?请看下文的介绍吧。
偏头痛应该吃什么药
健康的身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够健健康康的,但是疾病总是会在我们不知不觉的时候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很多人都会有头痛的症状,导致头痛的原因有很多种,有些人是因为受风头痛,有些人是因为感冒头疼,还有的人是因为工作,那么偏头痛应该吃什么药呢?
偏头痛最好止痛药
偏头痛是一种神经血管性疾病,这种疾病在日常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男女发病比例大概是一比三左右,在我们人类当中大约有少数的人曾经或者是正在患偏头痛这种毛病,而且此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经常表现出家族性发病,偏头痛发病之后病人会感觉到头痛,同时还不会伴有恶心呕吐的现象,那么偏头痛最好止痛药有哪些?
什么原因导致偏头痛发作
什么原因导致偏头痛发作?这是患者备受关注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偏头痛危害很大,严重影响大家的身心健康,为了彻底规避疾病危害发生,大家需要知道导致偏头痛的发作的原因,才能更好的进行预防。
偏头痛诊断标准是什么
偏头痛是一种特别多发的疾病,严重的危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当我们患上该病以后,不要过于担心,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并且加强护理工作,那么,偏头痛诊断标准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下文的相关介绍吧,希望对你们会有所帮助。
怎么预防偏头痛发作
预防偏头痛发作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避免强光线、强声的直接刺激、避免情绪紧张、焦虑、抑郁、失眠、避免服用血管扩张剂等药物、避免时差、气温、气压、湿度的剧烈变化,避免强烈气味、远离富含酪胺酸类食物、安静的环境、定时进餐、避免口服避孕药、戒烟等预防。1、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强光线、强声的直接刺激,如避免直视汽车玻璃的反光,避免对视光线强烈的霓虹灯、避免玩3D游戏等。外出佩戴宽边遮阳帽及墨镜。2、避免情绪紧张、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精神因素。3、避免服用血管扩张剂等药物,尤其注意选择高血压降压及心脏病的血管扩张药物。4、尽量避免时差、气温、气压、湿度的剧烈变化,避免强烈气味(包括香水、香烟、特殊强烈的食物味道)的刺激。5、某些食物引起偏头痛次日发作,尤其是偏头痛患者必须远离富含酪胺酸类食物,这类食物包括:奶酪、巧克力、柑橘类食物,以及乳酸饮料。6、营造安静的环境,维持规律的作息,可帮助患者稳定自律神经系统、减缓焦虑等症状,可以避免头痛。7、每日三餐段式定时进餐,避免暴食、饥饿、低血糖。8、所有酒精类饮料都会引发头痛,特别是红酒、浓啤酒含有更多诱发头痛的化学物质酪氨酸,能引起偏头痛立即发作。9、避免口服避孕药。10、不吸烟,建议患者戒烟。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根除偏头痛,偏头痛发作往往与患者日常生活中的诱发因素密切相关,所以,最有效的方式是在偏头痛的缓解期间避免诱发因素进行预防,避免再次发作。
语音时长 02:41

2020-02-17

58206次收听

02:06
偏头痛的原因
偏头痛与遗传史,致痛因素以及月经有关。一、偏头痛常常有遗传史,做诊断时,询问家里有没有偏头疼的患者。二、偏头痛有很多致痛因素,如长期喝咖啡,晚上又喝茶,爱吃巧克力等易患因素。三、偏头痛跟月经有关,呈周期性。
02:20
偏头痛怎么预防
预防偏头痛需要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积极去除疾病诱因,服用药物。一、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过度的喝茶、喝咖啡、饮酒、吸烟、熬夜等习惯。二、积极去除疾病诱因,有头痛先兆后,及时更改作息方式和口服一些药物。比如早睡早起或口服布洛芬、氟桂利嗪等药物。
01:47
偏头痛可以做手术吗
偏头痛可以手术。偏头痛的治疗方法除了内科的药物、针灸、中医、理疗等方法外,外科手术也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手段。在近些年来中华神经医学会,神经外科会议上已经有多次报道过,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可以缓解或者是根治一部分偏头痛的患者。偏头痛是因为头皮上的血管与神经有压迫的关系,在偏头痛发作时,血管会扩张或者收缩,释放出的五羟色胺或者一些致痛物质在压迫段刺激到神经,进而诱发偏头痛的发作。手术的原理是利用血管与神经的关系,解除血管压迫神经的关系之后达到缓解头痛的目的。
偏头痛是不是脑血管病
偏头痛是一种头痛,肯定不是脑血管病。因为脑血管病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包括脑出血,脑部的出血,还有脑血栓形成,脑部血管里形成的血栓。还有脑梗塞,栓子脱落到脑血管,窄的血管堵住了。还有包括像蛛网膜下腔出血,还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等这一系列病。它属于脑血管病的范畴。偏头痛是一种头痛,它和脑血管病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偏头痛的病因没有完全清楚,它主要以头痛为主,典型的偏头痛有一些前驱症状,比如有些人怕光,流泪等等。它的发作也不一样,有的可能发作比较频繁,每天都发作,有的可能一两个月发作一次,而且和家族有一定关系。如果患者头痛了,不管是一侧疼痛,还是全头痛,一定要进行鉴别诊断。因为有些脑血管病也会产生疼痛,但是疼痛性质虽然不一样,但有时候在临床上很难分清。这种脑血管病疼痛,就是偏头痛,很难分得清。所以还要专业的医生来看一看,至少做一些必要的检查来鉴别一下。
语音时长 01:35

2019-04-25

63825次收听

02:54
什么人容易偏头痛
有家族头痛史、操心较多的女性、对事物或环境敏感的人、睡眠质量较差、有颈部疾病的人,都属于偏头痛易感人群。一、偏头痛患者中,60%有遗传性,所以有头疼家族史人容易偏头痛;二、女性比男性容易患偏头痛。女性有生理期月经,在月经前后比一般人容易发生偏头痛。女性操心较多,也容易发生偏头痛;三、敏感人群。对各种事物都比较敏感,有事就要去琢磨半天或想半天,精神压力或心理压力比一般人大时,也容易出现偏头痛。对外界环境比较敏感,如对气温、气压比较敏感的人,也容易偏头痛;四、睡眠质量不高者,入睡困难、容易醒、睡眠作息时间不规律、容易多梦;五、颈部原因。颈部有病变的人也容易偏头疼,可影响到脑供血,引起偏头痛。
偏头痛患者应如何护理
偏头痛患者可以通过调节情绪、加强原发病调制、避免过度疲劳、加强环境适应进行护理。一、调节情绪,因为偏头痛的发生、发展跟情绪的波动有很大的关系。这种病人容易使肝气郁结,或者是肝郁脾虚,如果调整好情绪,就可以疏肝理气,健脾,调经。二、加强原发病的调制,比如有的是颈椎病,有的是动脉硬化,有的伴有一定程度的高血脂等,因此治疗这些原发病对于预防偏头痛有重要的作用。三、偏头痛的病人要减少过度的疲劳,过度的疲劳以后容易气血失调,阴阳失衡,容易偏头痛发作。四、偏头痛病人对外界的气候变化比较敏感,比如过热过寒,因此要加强环境的适应。加强环境适应的方法最主要是提高体质,加强锻炼,不要过分的闲逸,不要过分地偷懒。因此适当的提高体质,在运动当中保持阴阳平衡,用一定的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可以有效地减少疲劳症状,也适应了外界气候寒冷的刺激。所以偏头痛只要注意预防,还是有治愈或者减少发作的可能。
语音时长 02:12

2018-11-16

66723次收听

02:19
偏头痛患者平时如何自我保健
偏头痛患者自我保健需要注意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心理方面需要保持良好情绪;饮食多吃温和、易消化、高营养食物等。1、作息方面。偏头痛的患者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平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生活。保证每天有8小时的睡眠时间,在睡眠上,要保证安静的睡眠环境,睡前可以泡泡脚。2、心理方面。保持良好的情绪,学会调节个人的情绪,不出现大幅度的情绪波动,平时可以练瑜伽、打太极等以保证愉快的心情。3、饮食方面。以温和、易消化,高营养饮食为主。避免过辣或刺激性的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