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坐飞机耳鸣耳痛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0-04-1663956次收听

语音内容:

坐飞机耳鸣耳痛怎么办?这种情况主要的是见于我们乘飞机的时候,由于耳部鼓室的气压与外界的不平衡所导致的咽鼓管堵塞急性中耳炎的症状,临床上表现为耳痛、耳鸣、耳闷、听力下降。它的治疗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第1个我们要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我们可以鼻腔喷收敛黏膜血管的药物通畅鼻腔通畅咽鼓管,可以口服头孢抗生素预防预防和治疗感染,同时用糖皮质激素比如甲强龙这些药物减轻咽鼓管的黏膜水肿、通畅咽鼓管,这是药物方面。

第2个我们在乘飞机之前和乘飞机之后,还有在乘飞机过程当中,我们可以鼻腔喷刚才所说的药物,还可以多咀嚼口香糖,然后松弛我们的咽鼓管周围的肌肉,使我们中耳鼓室与外界的压力来达到平衡,这样可以避免急性中耳炎的发生,从而避免耳痛耳鸣这些症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02:24
耳朵鼓膜充血严重吗
耳朵鼓膜充血最多见的是急性的中耳炎。通常发生急性中耳炎应尽快治疗,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后果。病人发生急性中耳炎,通常会有发烧、耳朵痛、耳闷、耳鸣、听力下降,几天后还会伴有耳朵流脓,出现以上情况一定要尽早到医院就诊。要及时地给与抗生素、抗生素滴耳液滴耳,一般在1周到10天左右病人的急性感染症状完全控制后症状会完全消失,病人的鼓膜充血穿孔情况也会好转、痊愈。急性中耳炎不进行治疗或治疗不及时、治疗的效果不好,也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如急性脑膜炎、脑脓肿、眩晕或面瘫等症状。
得过急性中耳炎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急性中耳炎常见的耳部疾病之一,得过急性中耳炎后,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注意,防止中耳炎复发,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护理,一、得过急性中耳炎后,需要根据医生的医嘱进行定期的检查,如果耳朵出现不舒服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二、在生活中无论是洗头、洗澡或者是游泳,一定要避免耳朵进水,时刻保证耳部的卫生和干燥,这样可以很好地预防急性中耳炎复发。三、日常生活中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少吃或者是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可以适当的减少烟酒。如果在种人治疗期间一定要禁止研究。四、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这样可以更好地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急性中耳炎的发作。
语音时长 01:05

2021-01-21

85342次收听

急性中耳炎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急性中耳炎会感觉耳内疼痛感,还会有明显耳鸣、听力减退症状。而当鼓膜穿孔后,耳内会流出脓性分泌物。不少患者在早期会伴随有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发生。
急性中耳炎有哪些分型
急性中耳炎分型之一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这是中耳黏膜发生急性化脓性炎症。其分型包括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及急性坏死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能自愈吗
急性中耳炎不能自愈,需及时治疗能好转或痊愈。一般由细菌感染引起,需及时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生活中保持外耳道清洁,避免继续感染。
急性中耳炎的危害有哪些
急性中耳炎危害之一会导致听力下降,有自听增强问题。部分患者出现耳痛及耳鸣现象,若病情持续加重,可能引起脑膜炎等严重的并发症。
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有哪些区别
急性中耳炎是由急性鼻炎引起的,也就是感冒,甚至咳嗽,或者说上呼吸道的一些急性炎症引发的,炎症传染到中耳腔引起的中耳的炎症。中耳的位置相对比较深凹,所以它感染的时间相对于其他的位置感染时间要更晚一些,所以首先可能表现出的是鼻腔、咽腔,甚至咳嗽的这些症状,随之后期会出现中耳腔的一些症状。主要表现是耳朵发闷、发堵,有的人会出现耳鸣或者有水的声音,当头在转动的时候,可以听到耳朵内有水的声音,有的人会出现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也就是鼓膜会出现特别疼痛的症状,疼痛过后耳内会流出脓液,这就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一个症状。急性中耳炎总体来说是急性感染性症状,慢性中耳炎是由于急性中耳炎反复发作以后迁延不愈,或者是没有彻底治疗好,失治误治导致形成了慢性中耳炎。一般急性中耳炎如果出现了鼓膜穿孔、流脓的情况,如果得到了及时治疗以后,脓液减少,鼓膜在短期内会自己自行愈合,不会存在鼓膜长期穿孔的一个现象,但是如果说在短期内反复出现中耳炎,反复出现流脓,反复出现积液或者是反复出现感染性的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他会出现这种转化成慢性中耳炎的情况,慢性中耳炎一般就是经常反复的,因为体质下降或免疫力低、休息不好,会出现中耳积液或者反复流脓,流脓以后会出现听力下降,鼓膜的破损面会越来越大这种现象。
语音时长 02:01

2020-02-24

58614次收听

急性中耳炎怎么治疗
急性中耳炎我们临床上主要认为是细菌感染所导致的中耳鼓室、乳突腔的炎症。临床上主要有单纯性的炎症或者是化脓性的炎症,两者不能截然分开。因为它主要是细菌感染,因此临床上主要是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包括局部使用的双氧水、氧氟沙星滴耳液、洛美沙星滴耳液等。全身可以使用敏感的抗生素,如头孢类的抗生素、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抗生素可以口服使用,也可以全身静脉输液使用,主要是看患者具体的病情情况。因为耳朵和鼻子之间有解剖上的关系,因此我们鼻腔还可以用一些收敛粘膜血管的药物,如达芬霖等通畅鼻腔进行治疗,还可以使用一些促使中耳分泌物排泄的药物,如欧龙马等,进行辅助治疗。总而言之,急性中耳炎临床上主要是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的治疗。
语音时长 01:33

2020-02-20

62955次收听

02:45
急性中耳炎的早期症状
急性中耳炎的早期症状就是卡他性的症状,主要是急性鼻炎引起鼻腔的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炎症扩散到耳咽管的位置。中耳腔是通过咽鼓管和鼻腔与大气相通的,耳咽管是鼻腔与中耳腔的一个通道,所以中耳炎主要是因为鼻炎引起。鼻炎引起的早期症状,首先是鼻腔的炎症症状,有时是打喷嚏、流鼻涕,随着时间的推移,鼻腔的症状缓解或进一步加重,都可能引起中耳的一些症状。首先会出现耳朵发闷、发堵或压迫感,或者耳鸣、听力下降等现象。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出现渗出,耳朵听力会更加闷堵,检查鼓膜时会看到液平面。炎症继续扩散侵蚀到鼓膜,会形成刺痛,疼痛加剧,耳朵流出脓水。
急性中耳炎怎么治
急性中耳炎是一种产生于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患者往往是婴幼儿,疾病在冬春季发病率比较高。中耳炎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发病时患者有耳鸣、耳闷、耳痛的症状,有些患者还可能伴随听力减退。全身症状表现为四肢酸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鼓膜穿孔等并发症。急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还可能转变为慢性中耳炎,给治疗带来更大难度。临床上,对于耳部感染的患者,一般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罗红霉素、头孢等。如果患者没有鼓膜穿孔的情况,可以使用低浓度的甘油滴耳,同时可以使用抗生素滴鼻,减轻耳闷感和鼻塞感。如果鼓膜穿孔,要使用低浓度的双氧水清洗耳道。穿孔情况的严重的,不能自愈的,可以考虑手术修补治疗。
语音时长 01:29

2019-12-17

52970次收听

急性中耳炎是否严重
急性中耳炎是由急性鼻炎或者说急性鼻腔的一个炎症引起的。急性中耳炎,如果说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的话,可能会造成听力的损伤,这就是急性中耳炎。以前卫生条件不好的时候,有的人会说俗话说得了耳底子,其实就是中耳炎其中的一个表现,然后以前的医疗条件也不是特别好,可能就不会得到一个及时的救治,那么有的人可能鼓膜通过一些药物,或者自身免疫力的提高,可能得到恢复,鼓膜修复上了。但是会也会形成瘢痕内陷的,一些形态上的改变,但有的人可能不太在意,觉得也没有事儿,就反复多次的中耳炎,就形成鼓膜的长期的穿孔状态,形成一个大穿孔。这种大穿孔,如果遇到进水,洗澡不注意进水,反复发作,就可以造成永久性的听力的损失,逐渐的听力下降。
语音时长 01:08

2019-11-18

64652次收听

01:48
急性中耳炎严重吗
急性中耳炎是由急性鼻炎或者是由急性鼻腔炎引起的。急性中耳炎,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可能会造成听力的损伤。以前得了中耳炎,医疗条件也不是特别好,可能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有的人通过一些药物或者自身免疫力的提高,可能得到恢复,鼓膜修复上。但是也会形成瘢痕内陷的,一些形态上的改变,但有的人可能不太在意,觉得也没有事,就反复多次的中耳炎,就形成鼓膜的长期的穿孔状态,形成一个大穿孔。这种大穿孔,如果遇到进水,洗澡不注意进水,反复发作,就可以造成永久性的听力的损失,逐渐的听力下降。
01:46
急性中耳炎怎么治疗
急性中耳炎在不同阶段治疗方法都不一样,需要到医院及时就诊。急性中耳炎是感冒后期会出现耳朵不适的症状,首先是耳朵发闷堵,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耳朵剧烈的疼痛,甚至流水的现象。分为几个阶段,首先是卡他性中耳炎,耳朵闷堵胀的感觉为主,随着时间产生积液,就会出现耳鸣或耳朵一侧或双侧听力下降。炎症比较严重容易穿破鼓膜,会出现剧烈的耳痛,耳痛一般持续1到2天以后,脓液穿破鼓膜之后疼痛就会缓解,缓解后耳道就会流出黄脓色的液体,这是急性中耳炎的一个发展过程。
02:36
急性中耳炎怎么吃药
急性中耳炎使用什么药,是需要根据目前处于的中耳炎阶段,比如说卡他性中耳炎可以用滴鼻剂,还有通窍的一些鼻炎药,比方说鼻渊通窍、香菊胶囊。如果血象感染很明显的话也可以加用抗生素。还有患者鼻涕量比较多,不要使劲擤鼻涕,要科学擤鼻涕,压住一侧鼻腔轻轻的擤,如果是在鼻腔鼻涕特别粘稠擤不干净,可以使用一些粘液促排剂,或者滴鼻液,清洗鼻腔的方式辅助清理干净,使劲捏着鼻子使劲擤,这样的话是非常容易引起中耳炎或者使中耳炎进一步加重的。
急性中耳炎严重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急性中耳炎可能比较了解,就是人体耳朵出现了炎症。但有些人却不知道患上了急性中耳炎的严重性,患上了急性中耳炎若不及时的治疗会给患者带来耳朵疼痛、耳聋耳鸣、听力减退、面瘫、内耳炎以及颅内并发症等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