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疔疮肿毒、乳痈、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症状。

1、清热解毒
蒲公英性寒味苦,归肝胃经,能有效清除体内热毒。对于热毒壅滞导致的疔疮肿毒,可单用鲜品捣烂外敷或配伍金银花、野菊花等煎汤内服。现代研究表明其含有的蒲公英甾醇、咖啡酸等成分具有抑菌抗炎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
2、消肿散结
针对乳腺炎初起的红肿热痛,蒲公英能疏通乳腺管阻滞,常与紫花地丁、败酱草配伍使用。对于甲状腺结节患者,可配合夏枯草、浙贝母等药物缓解局部肿胀。其活性成分蒲公英苦素能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减轻组织增生。
3、利尿通淋
蒲公英可促进尿液生成和排泄,改善小便短赤、尿道灼热等症状。对于急慢性尿路感染,与车前草、白茅根同用效果更佳。其利尿作用主要来自钾盐和胆碱等成分,能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同时不会导致电解质紊乱。

4、保肝利胆
蒲公英能促进胆汁分泌,帮助分解脂肪,对酒精性肝损伤和胆囊炎有辅助治疗作用。常与茵陈、栀子配伍治疗黄疸,其含有的蒲公英多糖可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修复肝细胞损伤。
5、调节免疫
蒲公英中的菊糖等成分能激活巨噬细胞,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人群,适量服用蒲公英制剂可提高抗病能力。但需注意其免疫调节作用具有双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应慎用。

蒲公英可鲜用或晒干后入药,鲜品每日用量30-60克,干品10-15克,脾胃虚寒者应配伍生姜、大枣减轻寒性。建议选择未受污染的野生植株,使用前用盐水浸泡去除杂质。蒲公英根可焙炒后代茶饮,叶片适合凉拌或做馅,花粉过敏者应避免接触花絮。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