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容易得膀胱过度活动症

泌尿外科编辑 健康陪伴者
48次浏览

关键词: #膀胱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多发于中老年人、女性、糖尿病患者以及存在泌尿系统疾病或神经系统病变的人群。年龄增长、激素变化、神经损伤及慢性疾病是主要诱因。

1. 中老年人

膀胱肌肉和神经功能随年龄增长逐渐退化,导致膀胱敏感性增加。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显著上升,与前列腺增生、盆底肌松弛等老年退行性变化相关。建议定期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凯格尔运动可增强盆底肌控制力。

2. 女性群体

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削弱尿道黏膜保护作用,更年期后女性患病风险提高2-3倍。妊娠分娩造成的盆底肌损伤也是诱因。行为训练如定时排尿、减少咖啡因摄入有助改善症状,严重者可选择M受体拮抗剂如索利那新。

3. 代谢性疾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损伤支配膀胱的自主神经,约50%病程超10年的患者出现OAB症状。需严格控糖并配合膀胱训练,α1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可缓解排尿障碍。

4. 神经系统疾病群体

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等会干扰神经信号传导,导致逼尿肌异常收缩。脊髓损伤患者中OAB发生率高达80%。治疗方案包括骶神经调节术、肉毒杆菌素注射等侵入性手段。

5. 泌尿系统感染者

反复尿路感染可能引发膀胱感觉过敏,约30%急性膀胱炎患者会遗留OAB症状。抗生素治疗感染后,持续三个月以上的症状需考虑行为疗法联合β3受体激动剂米拉贝隆。

存在上述风险因素的人群应关注排尿日记记录,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2升。当出现急尿、尿频(24小时排尿≥8次)或夜尿增多时,尿流率测定和残余尿量检测能帮助早期诊断。治疗方案需结合病因选择药物、物理训练或手术干预,多数患者通过规范管理可获得显著改善。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