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什么症状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导致血糖升高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遗传、不良生活方式、肥胖、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是主要诱因。
1. 遗传因素
约10%-15%的糖尿病患者有家族病史。特定基因如TCF7L2、KCNJ11的变异会显著增加患病风险。建议有家族史者每年检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2. 环境因素
长期高糖高脂饮食会加重胰腺负担。每天摄入超过50克添加糖持续3年,患病风险提升40%。建议用全谷物替代精制米面,控制每日添加糖摄入低于25克。
3. 生理因素
内脏脂肪超标会引发胰岛素抵抗。腰围超过85cm(女)/90cm(男)时,脂肪细胞分泌的抵抗素会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每周进行150分钟快走或游泳可改善敏感性。
4. 病理因素
胰腺炎可能导致β细胞损伤,约30%的慢性胰腺炎患者会继发糖尿病。自身免疫攻击胰岛细胞的1型糖尿病常见于青少年,需终身胰岛素治疗。
典型症状表现为空腹血糖超过7mmol/L时出现渗透性利尿,每日尿量可达3-5升。皮肤伤口愈合缓慢、视物模糊、手脚麻木提示可能出现微血管病变。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需监测胎儿发育情况。
确诊需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二甲双胍可抑制肝糖输出,格列美脲促进胰岛素分泌,SGLT-2抑制剂通过尿液排糖。饮食建议选择血糖生成指数低于55的食物如燕麦、藜麦,搭配每周2次抗阻训练。
早期干预可使60%的糖耐量异常者逆转病情。定期监测血糖、保持BMI在18.5-23.9之间、戒烟限酒是有效预防手段。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应及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