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疹疹子出来需要注意什么

小儿急疹疹子出来后需注意观察体温变化、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多数情况下3-4天可自行消退。关键处理包括物理降温、皮肤护理和饮食调整。
1. 体温监测与退热处理
小儿急疹通常伴随高热后出疹,疹子出现后体温应逐渐下降。若体温仍超过38.5℃,可采取温水擦浴(颈部、腋窝、腹股沟)或使用退热贴。布洛芬混悬液(每次5-10mg/kg)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每次10-15mg/kg)需间隔4-6小时使用,24小时内不超过4次。注意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
2. 皮肤护理要点
疹子为玫瑰色斑丘疹,直径2-5mm,不伴瘙痒但需预防继发感染。每日用37℃温水轻柔擦洗,选择纯棉透气的衣物。若出现局部红肿,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每日2-3次)或红霉素软膏(针对破损皮肤)。修剪婴儿指甲并佩戴棉质手套,防止抓伤。
3. 饮食与活动管理
发热期应增加母乳或配方奶喂养频次,疹期可添加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鸡蛋、海鲜等易过敏食物。保持室内温度22-24℃,湿度50%-60%,减少外出避免交叉感染。恢复期可进行抚触等温和活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
4. 就医指征识别
出现持续高热(>72小时)、疹子渗液化脓、拒食尿少或惊厥时需立即就医。部分患儿可能并发中耳炎或肺炎,表现为持续哭闹、呼吸急促等症状。疫苗接种需推迟至疹子完全消退后1-2周。
小儿急疹属于自限性疾病,疹子出现标志病情进入恢复期。家长应重点观察并发症迹象,保持皮肤完整性,通过清淡饮食促进恢复。多数患儿无需特殊治疗,正确护理可确保顺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