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容易发生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包括有心血管疾病史、家族遗传史、长期不良生活习惯者以及特定职业压力人群。预防需从疾病管理、生活方式调整及定期筛查入手。
1. 心血管疾病患者
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骤停风险显著增加。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易引发恶性心律失常。需坚持服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控制病情,每3-6个月复查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
2. 遗传性心脏病家族史
肥厚型心肌病、长QT综合征等遗传疾病使猝死风险提升5-8倍。直系亲属有50岁前猝死案例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确诊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必要时植入ICD除颤器。
3. 长期生活方式不良者
每日吸烟超过20支可使风险增加3倍,酗酒者心室颤动阈值降低。连续熬夜工作引发儿茶酚胺风暴,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每周进行150分钟快走或游泳,保持23点前入睡。
4. 高压职业人群
程序员、急诊医生等职业群体,持续应激状态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突发胸痛时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办公室配备AED设备。定期进行运动负荷试验评估心脏储备功能。
存在两项以上危险因素者应每季度监测血压、血脂,40岁以上人群建议接受冠状动脉CT检查。突发意识丧失伴呼吸停止时,立即启动生存链:呼叫急救、胸外按压、尽早除颤。建立健康档案跟踪管理可降低80%猝死风险。